。ㄈ┯嘘P財務交易的原則(是人們對財務交易基本規(guī)律的認識)
1.風險----報酬權衡原則
(1)含義:
指風險和報酬之間存在一個對等關系,投資人必須對報酬和風險作出權衡,為追求較高報酬而承擔較大風險,或者為減少風險而接受較低的報酬。
。2)應注意的問題:
所謂“對等關系”,是指高收益的投資機會必然伴隨巨大風險,風險小的投資機會必然只有較低的收益。
2.投資分散化原則
。1)含義:
指不要把全部財富都投資于一個公司,而要分散投資。
。2)應注意的問題:
理論依據:投資組合理論。
投資分散化原則具有普遍意義,不僅限于證券投資,公司各項決策都應注意分散化原則。
3.資本市場有效原則
。1)含義:
是指在資本市場上頻繁交易的金融資產的市場價格反映了所有可獲得的信息,而且面對新信息完全能迅速地做出調整。
。2)應注意的問題:
資本市場有效原則要求理財時重視市場對企業(yè)的估價,慎重使用金融工具。在資本市場有效的前提下,投資金融工具的凈現值為零。
以股票投資為例解釋如下:
股票價值=股票投資未來現金流入的現值
如果資本市場有效,則:股票的價格=股票的價值
而:股票的價格=股票投資現金流出現值
所以:股票投資未來現金流入現值-股票投資現金流出現值=0
因為:凈現值=未來現金流入現值-現金流出現值
所以,如果資本市場有效,則股票投資的凈現值=0
4.貨幣時間價值原則
。1)含義:
指在進行財務計量時要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因素!柏泿诺臅r間價值”是指貨幣在經過一定時間的投資和再投資所增加的價值。
。2)應注意的問題:
貨幣時間價值原則的首要應用是現值概念,另一個重要應用是“早收晚付”概念。
【例21多項選擇題】假設市場是完全有效的,基于資本市場有效原則可以得出的結論有(。。
A.在證券市場上,購買和出售金融工具的交易的凈現值等于零
B.股票的市價等于股票的內在價值
C.賬面利潤始終決定著公司股票價格
D.財務管理目標是股東財富最大化
[答疑編號11010309:針對該題提問]
【答案】AB
【解析】在完全有效的資本市場中,頻繁交易的金融資產的市場價格反映了所有可獲得的信息,而且對新信息完全能迅速地做出調整。所以,股票的市價等于股票的內在價值,購買或出售金融工具的交易的凈現值為零,股票的市價由未來的現金流入現值決定;由此可知,A、B的說法正確,C的說法不正確。而選項D的說法雖然正確,但不是基于資本市場有效原則得出的結論,因此,不是答案。
【例22單項選擇題】在項目投資決策中,要求計算增量現金流量,是(。┑倪\用。
A.自利原則
B.比較優(yōu)勢原則
C.有價值的創(chuàng)意原則
D.凈增效益原則
[答疑編號11010310:針對該題提問]
【答案】D
【解析】計算增量現金流量是凈增效益原則的運用。
知識點七 金融市場環(huán)境
主要內容 |
應掌握的要點 |
金融性資產的特點 |
(1)流動性:在短期內不受損失地變?yōu)楝F金的屬性 |
利率 |
(1)純粹利率:無通貨膨脹、無風險情況下的平均利率。 |
【例23多項選擇題】收益性高的金融性資產具有的特點是(。
A.流動性高
B.流動性低
C.風險大
D.容易兌現
[答疑編號11010311:針對該題提問]
【答案】BC
【解析】金融性資產的流動性與收益性成反比,所以B正確,A錯誤;金融性資產的收益性和風險性成正比,所以C正確;容易兌現是流動性高的金融性資產的一個特征,因此,D不是答案。
【做題技巧】在考試中遇到金融資產三個特點之間的相互關系時,可以選取明顯具有某一特點的金融資產,以此為基礎進行分析。
【例24判斷題】已知國庫券利率為5%,通貨膨脹率為2%,實際市場利率為10%,則風險報酬率為3%。(。
[答疑編號11010312:針對該題提問]
【答案】×
【解析】國庫券利率近似等于純利率+通貨膨脹附加率,結合公式“利率=純利率+通貨膨脹補償率+風險報酬率”可知:風險報酬率=利率-國庫券利率=10%-5%=5%。
冊會計師輔導科目 | 精講班 | 沖刺班 | 串講班 | 報名 | ||||
主講老師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
會計 | 鄭慶華 | 40 | 試聽 | 20 | 試聽 | 6 | 試聽 | 報名>> |
審計 | 范永亮 | 40 | 試聽 | 20 | 試聽 | 6 | 試聽 | 報名>> |
財務成本管理 | 田明 | 40 | 試聽 | 20 | 試聽 | 6 | 試聽 | 報名>> |
經濟法 | 游文麗 | 40 | 試聽 | 20 | 試聽 | 6 | 試聽 | 報名>> |
稅法 | 劉穎 | 40 | 試聽 | 20 | 試聽 | 6 | 試聽 | 報名>> |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吧注冊會計師欄目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