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是最重要的學習工具之一。開學后,不少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的學生發(fā)現(xiàn),不但自己的語數(shù)外理化課本不是全市統(tǒng)一的教材,而且還有不少其他學校所沒有的特色課程和教材。獨家教材,正成為越來越多的高中育人的“獨門秘笈”。
課本不再“大一統(tǒng)”
華東師大二附中高一新生小趙同學前不久領教材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高中物理》(理科班),與普通高中物理教材不同。這本由張大同副校長主編的教材,知識點更深、與生活聯(lián)系得也更緊密,其中還出現(xiàn)了不少數(shù)學分析模型:“看上去比統(tǒng)一教材要難,但是更有趣”。在另外一所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就讀的小高同學則說,學校雖然已把全市統(tǒng)一的教材發(fā)給新生,但同時要求學生去買華東師大二附中的這本物理教材提前預習:“據(jù)說張大同是金牌教練,用他編的課本,能為學習加碼!
一些高一新生透露,今年入學,不少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的主干學科課程,使用的都是“校版”教材。此外,部分學校還在品牌課程中推出“獨家教材”。復旦附中的《英語能力激活》、《科學研究基礎》、《名人講壇》、《模擬聯(lián)合國》等教材,既是歷年開設拓展型研究型課程的成果,又是新生學習的好幫手。
不同教材,統(tǒng)一高考?
學校課本不同,但接下來的學業(yè)水平考試和三年后的高考,都是全市統(tǒng)一的,會不會影響孩子應考?針對有些學生和家長疑問,校長們說,這種擔心大可不必。
一些校長透露,校本教材的推出,是學校特色育人的要求。不少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經過長期積淀,逐步形成不同的發(fā)展特色。而且,近幾年本市高中階段招生中,推薦和自主招生的面談,讓高中有機會根據(jù)學校特色,選擇相應的生源。按照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學校特色來相應編寫教材,更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發(fā)展學生專長,突出學校特色。
不過,多數(shù)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的主干學科的校本教材,還是以上海市二期課改統(tǒng)一教材為基礎的。全市統(tǒng)一教材中所要求的基本知識點、技能要求等,各校校本教材中都包括在內,因而家長不必擔心與統(tǒng)一考試的對接。
“獨家資源”能否共享?
據(jù)了解,部分學校的“獨家教材”經過幾年推行成績顯著,在圈內頗有影響。今年已有部分學校要求學生購買使用外校的校本教材。
一些教師和家長認為,這些校本教材,最起碼經過五到八年的積淀,才能編寫成功,凝聚著學校師生的心血和智慧結晶。這些教材,雖然公開出版,但應是學校享有“知識產權”的“獨家資源”,不該被共享。此外,校本教材源于本校特色和生源的需求,推廣到外校很可能“水土不服”,未必適應。不過,部分校長認為,校本教材公開出版,本身就是社會對學校教學成果的一種認可。編寫校本教材,既需要深入研究統(tǒng)一教材和本校校情,又需要高水平的教師隊伍。這并非每所學校能夠做到,也沒有必要每校都搞。校本教材能被跨校使用,說明本校在此領域占據(jù)領軍地位。教學中的一些經驗和成果,不妨互為參考,取長補短,最終選擇更適合自己校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