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09學年新學期的首日,書法課、入學預備期、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將注定成為開學的“熱詞匯”。今年上半年,市教委表示,將進一步調(diào)整中小學課程計劃,保證平均每周寫字訓練不少于半個課時,并將于今年9月新學期實施。 “開學預備期”進入第三年,小學校長們又有何新做法?暑假前出臺的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究竟如何具體落實操作?學校、老師、學生都在翹首以待。
[熱詞匯1] 書法課:措施得當,不會影響學習
前年,廣東省率先要求全省小學開設(shè)書法課。今年早些時候,本市多名政協(xié)委員建議,上海可以效仿廣東的做法,將書法從美術(shù)課中單獨抽離出來,每周設(shè)置課時。市教委在答復時表示,新學期將進一步調(diào)整上海中小學課程計劃,計劃今后小學階段,隔周開設(shè)一節(jié)寫字課;初中階段保證平均每周課內(nèi)寫字訓練時間不少于半個課時。目前,有關(guān)教育部門正在對課程計劃的調(diào)整進行研究。
據(jù)了解,上海市在一期課改時,曾每周設(shè)0.5節(jié)寫字課,二期課改時寫字課被取消。在每年的11月下旬舉辦寫字等級考試,中小學生參加等級考的費用全由政府“埋單”,以激勵中小學生對寫字引起重視。
據(jù)悉,目前本市共有55所書法試點學校。其中,普陀區(qū)子長學校、閔行區(qū)莘城學校都是開展得較好在推廣書法上有著自己獨到的理念的書法實驗學校。它們在推廣中遇到過哪些問題、如何解決、有何經(jīng)驗,非常值得借鑒。
課程設(shè)置:基礎(chǔ)加提高
這兩所學校的書法課都采取了基礎(chǔ)加提高的教學方法,即學生每周都有一節(jié)書法課,而對于有天賦的或?qū)ǜ信d趣的同學,學校在課余還會開設(shè)書法社團或者拓展性課程。莘城學校的書法教師陸老師表示,該校除了每周為學生安排書法課以外,每天中午也有15分鐘的時間為學生提供練習書法的機會。
子長學校黃宏慧校長也表示該校的書法課開已有10多年了,覆蓋到該校每個學生。除了書法課,其他課程的老師也會在日常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書法熏陶。此外,學校還要求所有教師都能做到書寫特別是板書整潔美觀。
問題1:師資及教材是難題
陸老師表示,開設(shè)書法課面臨的最大困難是教材和師資。市面上練字的教材雖多,但是大多數(shù)并不適合做課堂上的教材。因此莘城學校從2005年起,就針對不同年級同學的進度自編教材,每年級一本,分為三個單元,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練習。而在師資方面,該校今年也遵循“走出去,請進來”的理念。不僅請專家培訓本校的書法老師,還聯(lián)合社區(qū)內(nèi)的老書法家們進課堂為同學們上書法課。
黃校長說,子長學校十分重視師資的培養(yǎng)。學校的書法老師由語文或者美術(shù)老師兼職,并有專職書法教師上拓展性課程。
問題2:練書法是否會影響學業(yè)?
兩位專家表示,書法教育也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基礎(chǔ)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樂于上書法課。他們建議,對于低年級學生,由于他們剛認識漢字,對書法的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因此要注重激發(fā)他們對于書法的興趣,可以通過講一些書法家小時候的故事的方法來活躍課堂氣氛。而對高年級學生則可以補充一些諸如“如何欣賞書法”、“書法的由來”等知識、技巧,讓他們更能體會到書法的內(nèi)涵,了解書法的歷史,欣賞書法的美學。
一些家長擔心,上書法課是否會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兩位專家認為,家長完全不用對此有顧慮。他們指出,學生寫一手好字可以在考試中為閱卷老師留下好印象,也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莘城學校還做過一份關(guān)于“我最喜歡的課程”的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書法課在學生心目中名列前茅。
黃校長十分贊同華東師大課程研究所王斌華教授的觀點:“小學是對孩子進行語文聽說讀寫教育的最佳時期,而這時同樣也是作為‘寫’的一部分的書法練習的最佳期!秉S校長表示,該校在堅持每周一次書法課的同時,其他學科的成績也很出色。曾經(jīng)有家長對學校安排上書法課提出異議,擔心會耽誤了孩子應(yīng)試科目的學習,看到學校采取了保障措施不擠占其他學科課時,也就放心了。
[熱詞匯2] 入學預備期:家長不要進行超前教育
學校:淡化知識,注重綜合能力培養(yǎng)
浦東竹園小學校長田榮俊表示,該校的入學預備期分三步走。
第一步:在這段時間中,老師會通過多種方法讓孩子消除對學校的陌生感和恐懼,并熟悉伙伴。例如,老師會帶領(lǐng)學生到學校的各個專用場地讓學生熟悉用途。在班會課或午休時老師也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同學之間相互了解。此外,竹園小學也會讓學生們參與到布置教室的活動中。
第二步:老師主動了解幼兒園大班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就能從淺入深,平穩(wěn)過渡到小學的氛圍中。
第三步:淡化知識,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鑒于小學新生的年齡和性格等因素,田校長表示新生對活動和游戲等充滿新鮮感,而對過于枯燥的、條條框框的規(guī)矩大都不能適應(yīng)。因此,竹園小學針對這種情況,設(shè)計了多種游戲、活動來開展教學工作。在淡化知識的同時,加強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力度,使學生的心理逐漸聚焦到小學的學習生活中。
家長:放手讓學校承擔教育職責
田校長也對廣大家長提出了一些建議。第一,不要超前教育。家長不要過分充當學校教育者的角色,過早介入學校的教育。田校長強調(diào)家長應(yīng)該放心并放手讓學校承擔教育學生的職責。第二,多與孩子溝通。田校長主張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對家長開放,家長進入學校,讓他們有機會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與孩子溝通時有的話題。
此外,家長還要建立孩子對學校的心理適應(yīng)。上海市特級校長、靜教院附校校長張人利指出,家長要做的是盡量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張校長強調(diào):孩子在進小學前不識任何的英語字母也完全沒問題,入校后剛開始的時間里,學習節(jié)奏是很慢的、適應(yīng)性的,不怕學生跟不上。
家長要做的,是配合學校,讓孩子對小學生活建立一種“心向往之”的氛圍,而不是用“進了小學就要收骨頭”的話讓小孩子產(chǎn)生緊張情緒。對于學校而言,也會用多種的手段幫助學生盡快在心理上適從。例如,張人利校長介紹說,靜教院附校會對新生進行“新德育教育”,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地方建立起歸屬感和喜愛之情。該校的另一大特色就是進行“感恩教育”,即在開學當天的新生入學儀式上,每個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將自己的心愿折成“幸運星”投入一個大的心愿瓶中,九年后畢業(yè)典禮的時候,將再次打開這個心愿瓶,看看自己的心愿實現(xiàn)了沒有。激發(fā)起學生對校園生活的無限憧憬。另外,以學校在第一學期內(nèi)不開設(shè)數(shù)學必修課,以減輕學生的負擔,而在開學后的一周內(nèi),不進行任何知識性的教學,盡可能讓學生不緊張,在以后的學習中越來越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