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答案解析 |
參考答案及解析
1.A 2.D 3.B 4.E 5.D 6.A 7.C 8.B 9. E 10.E
11.E 12.A 13.D 14.D 15.E 16.B 17.E 18.D 19. D 20.E
21.A 22.B 23.D 24.D 25.B 26.B 27.C 28.D 29. C 30.C
1.[解析] 陰陽消長是指一事物中所含的陰陽的量和陰與陽之間的比例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地消長變化著的。
3.[解析]心主血脈.包括主血和主脈兩方面,全身血液都在脈中運行,主要依賴于心臟的搏動而輸于全身,以發(fā)揮其濡養(yǎng)作用。而心臟的正常搏動,主要依賴于心氣,故心氣充沛在心主血脈活動中起關鍵作用。只 有心氣充沛,才能維持其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脈內(nèi)正常循行,周流不息而營養(yǎng)全身。其他如A、D、E均非最佳選擇,而C則是涉及主神志與主血脈的相互關系,故非確切。
4.[解析]其正確敘述應是腎藏志,而非腎藏智!端貑•宣明五氣篇》說:“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腎藏志”。此是中醫(yī)學進一步把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加以科學分類,以探討其與各臟生理活動的關系。其余如A、B、C、D均屬正確敘述。
5.[解析]三焦為人體水液運行之通道,人體的津液代謝,由肺、脾、腎和膀胱等臟腑的氣化作用和協(xié)同作用而完成,但必須以三焦為通路方能正常地輸布與排泄。其他。如A血府,指脈,為血液循行通路;B經(jīng)絡,為氣血運行之通道;C腠理與E分肉雖由津液輸布和潤澤,但非輸布的主要通道,故均非正確。
6.[解析]這是因為寒邪其性收引,可使氣機收斂,腠理、經(jīng)絡、筋脈收縮而攣急。寒邪襲人,客于經(jīng)絡關節(jié),經(jīng)脈拘急收引,則可致肢體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其余均屬不確切.B寒邪傷陽,則可見機能減退之寒證;C寒凝氣血,流行不利或阻滯不通,則可致疼痛;E寒邪襲表,衛(wèi)陽被遏。肢體失于溫煦,則可發(fā)作惡寒;D寒邪直中少陰,可傷及腎陽,不可能僅使腎精受損,故此不能成立。
7.[解析]根據(jù)病例所示病證分析,其為急性發(fā)病,當屬正氣不虛,叉見壯熱,煩渴,面紅目赤,尿黃便干,舌苔黃等一派陽氣亢盛,機能亢奮,熱量過剩之病理表現(xiàn),故其病機當是陽熱偏盛無疑。其他A、D、E均非最佳選擇,而B陽損及陰,則是陽虛導致陰虧,更屬不確。
8.[解析]津虧血瘀,指因為津液耗損而致血行不暢的病理狀態(tài)。病例所示高熱后所見之口鼻、皮膚干燥,形瘦目陷.唇舌干燥,當是津液虧虛,而所見之舌質(zhì)紫絳,舌邊有瘀斑、瘀點則為血瘀之象,故其病機為津虧血瘀無疑。
9.[解析]腎氣虧虛,下元不固,小便的變化表現(xiàn)為夜尿增多.或遺尿;蚰蚝笥酁r不盡,或小便失禁。而小便澀痛,常因膀胱濕熱.氣化不利所致,與腎氣不固無關。
10.[解析]舌質(zhì)淡白苔薄白主氣血虛,口不渴或少飲,說明津液未傷,非陽虛所特有癥狀,面白無華主血虛.脈沉細無力主氣血虛或諸虛勞損,都與陽虛無直接關系。只有經(jīng)常畏寒肢涼者。才是陽虛、虛寒的最主要表現(xiàn)。
11.[解析]“陰病治陽”指病人機體陽氣不足,不能溫煦肢體.而表現(xiàn)為畏寒肢冷,脘腹隱痛,得溫痛減等虛寒的表現(xiàn),此即“陰病”,治療時,應用溫熱性的藥物使陽氣得復,則虛寒自止,此即“治陽”。
27.[解析]苦能泄、能燥,有瀉下大便、降泄逆氣、清熱瀉火、燥濕堅陰的作用,無引藥上行作用,故是C。
28.[解析]相殺即一種藥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而干姜配伍附子,可降低附子的毒性,故屬于相殺。
29.[解析]十八反中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細辛、芍藥,無半夏,故是C。
30.[解析]雷丸含蛋白酶,加熱60 ℃左右即易于破壞而失效,不宜入煎劑,故是C。
編輯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