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中醫(yī)醫(yī)師《診斷學》歷年考情分析匯總
尿液檢查
1.一般性狀檢查
(1)尿量:
[參考值]1 000~2 000 ml/24 h。
[臨床意義]
、俣嗄颍24小時尿量>2 500 ml,稱為多尿。
病理性:可見于尿崩癥、糖尿病、腎衰多尿期、高血壓、心衰等。
、谏倌蚧驘o尿:尿量<400 ml/24 h為少尿,尿量<100 ml/24 h稱為無尿或尿閉?梢娪冢篴.腎前性:各種原因所致的休克、嚴重脫水、腫瘤壓迫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腎動脈梗死;b.腎性:急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衰少尿期或其他原因導致腎衰;c.腎后性:各種原因所致的尿路梗死。
(2)顏色和透明度:
、傺颍嚎梢娪谀I結核、腎結石、腎腫瘤、腎盂腎炎、膀胱炎、血友病等。
②血紅蛋白尿:可見于急性溶血性疾病、血型不合性輸血、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③膽紅素尿:見于梗阻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
、苋槊幽颍阂娪诮z蟲病,少數(shù)也可由結核、腫瘤等壓迫淋巴管所致。
、菽撃颍阂娪诩毙阅I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
(3)氣味:正常排出的尿因含有揮發(fā)酸而微有一點揮發(fā)酸味,久置后因尿素的分解而出現(xiàn)氨味。
新鮮排出的尿出現(xiàn)氨味,見于慢性膀胱炎或尿道梗死等原因引起的尿潴留;新鮮排出的尿出現(xiàn)爛蘋果味,見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4)酸堿反應:正常新鮮尿多呈弱酸性至中性反應,pH5.0~7.0(平均6.0)。
(5)尿比重(SG) :
[參考值]1.010~1.025。
[臨床意義]主要取決于腎小管的濃縮稀釋功能。大量飲水后SG可<1.003;體內缺水時尿量減少,SG升高。
、賁G升高:急性腎小球腎炎、腎衰少尿期、尿毒癥、休克、脫水、糖尿病等。
、赟G下降:尿崩癥、慢性腎衰。
、鄣葟埬颍罕戎毓潭,常在1.010左右(執(zhí)業(yè)2002,助理2002/2003)。見于腎實質嚴重損害的慢性腎炎。
3.尿液的化學檢查
(1)尿蛋白:蛋白尿分為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可見于激烈運動、糖尿病、重金屬中毒、高熱、高血壓、妊娠中毒、心功能不全等疾病,或直立性蛋白尿,前者持續(xù)時間短,去除誘因后可自動消失;后者病因可分為:
①腎小球性蛋白尿:見于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如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和某些繼發(fā)性腎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腎病等。
、谀I小管性蛋白尿:由于炎癥或中毒使腎近曲小管受損而對低分子量蛋白質重吸收的功能減退所產生的蛋白尿,稱為腎小管性蛋白尿。臨床常見于腎盂腎炎、間質性腎炎及一些中草藥如馬兜鈴、木通過量等。
、刍旌闲缘鞍啄颍阂娪谀I小球疾病后期(如慢性腎小球腎炎)累及腎小管,腎小管間質疾病后期(如炎癥、中毒)涉及腎小球,以及全身性疾病同時侵犯腎小球和腎小管(如糖尿病腎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腎病等)。
、芤绯鲂缘鞍啄颍嚎梢娪诙喟l(fā)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癥、大面積心肌梗死和急性血管內溶血等。
、萁M織性蛋白尿。
、夼既恍缘鞍啄颍河址Q假性蛋白尿。
(2)糖:當血糖升高超過腎糖閾或血糖正常而腎糖閾值降低時,尿糖定性檢測尿糖呈陽性,稱為糖尿。
、傺窃龈咝蕴悄颍鹤畛R娪谝蛞葝u素相對減少或絕對不足所致的糖尿病。
、谘钦P蕴悄颍河捎谀I小管對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減退,腎糖閾值降低所致的糖尿。先天性者如家族性糖尿、新生兒糖尿;病理性者則見于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
、蹠簳r性糖尿:見于生理性糖尿、應激性糖尿。
、芷渌悄颍喊肴樘、果糖等進食過多,或肝硬化時對果糖、半乳糖的利用下降等,可出現(xiàn)果糖尿或半乳糖尿。
、菁傩蕴悄颍耗蛑胁簧傥镔|具有還原性,如維生素C、尿酸、葡萄糖醛酸,或隨尿排出的藥物如異煙肼、黃柏、大黃等,使尿糖定性呈陽性反應。
(3)酮體:在某些生理和病理情況下,如饑餓、厭食癥、妊娠劇烈嘔吐、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脂肪分解增加,肝內產生酮體I的速度超過肝外組織利用的速度,引起血酮過多而出現(xiàn)酮尿。
(4)顯微鏡檢查:
、偌毎
紅細胞(RBC):每高倍鏡視野可見1~2個紅細胞,即為異常。如果超過3個/HP稱鏡下 血尿,意義同肉眼血尿。
白細胞(WBC):增多見于:①泌尿系統(tǒng)炎癥;②女性宮頸炎、盆腔炎等;③腎移植術后排斥 反應,出現(xiàn)大量淋巴及單核細胞。
上皮細胞:大量出現(xiàn)見于泌尿系統(tǒng)炎性病變。
、诠苄停
透明管型:偶見于健康人;心功能不全,高熱,老年人晨尿可見少量;急、慢性腎炎等腎實質 病變時可大量出現(xiàn)。
細胞管型:紅細胞管型可見于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助理2000)、急性腎小球腎炎等。白細胞 管型提示有活動性感染,可見于間質性腎炎、腎盂腎炎等。腎小管上皮細胞管型提示腎小管有 病變,可見急性腎小管壞死、金屬及藥物中毒等。
脂肪管型:可見于腎病綜合征、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中毒性腎病等。
蠟樣管型:尿液中出現(xiàn)蠟樣管型提示腎小管病變嚴重,局部腎單位有長期阻塞性少尿或無尿。可見于:慢性腎小球腎炎晚期、腎淀粉樣變、慢性腎衰竭。
腎衰竭管型:由損壞的腎小管上皮細胞破裂后,在明顯擴大的集合管內凝聚而成。在急性腎衰竭多尿期,此管型大量出現(xiàn)。
、鄄≡w:尿液直接涂片若平均每個油鏡視野>1個以上細菌,為尿菌陽性。細菌定量培養(yǎng)菌落計數(shù)>105 /ml為尿菌陽性;<104/ml為污染;104~105 /ml者,應復查或結合臨床判斷。
4.尿沉渣計數(shù)
(1)Addis計數(shù)(12小時尿沉淀物計數(shù)):
[參考值]紅細胞<50萬/12 h,白細胞<100萬/12 h,管型(透明)<5 000/12 h。
[臨床意義]各類腎小球腎炎病人尿液中細胞數(shù)和管型數(shù),可由輕度至顯著增加。腎盂腎炎、膀胱炎和前列腺炎時白細胞增高更顯著。
(2)1小時尿細胞計數(shù):
[參考值]紅細胞:男<3萬/h,女<4萬/h;白細胞:男<7萬/h,女<14萬/h。
[臨床意義]腎盂腎炎白細胞數(shù)增多,急性腎小球腎炎紅細胞數(shù)增多。
5.尿液的其他檢查
(1)尿紅細胞形態(tài):
[臨床意義]
腎小球源性血尿:多形型紅細胞常>80%,見于各類腎小球疾病如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紫癜性腎炎、狼瘡性腎炎等。
非腎小球源性血尿:紅細胞呈均一性,多形型<50%,見于腎盂腎炎、膀胱炎、結石、腫瘤、畸形和血液病等。
(2)尿蛋白電泳。
(3)尿β2微球蛋白。
(4)尿免疫球蛋白(Ig)及補體C3。
(5)尿纖維蛋白降解產物。
(6)溶菌酶。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