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年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輔導匯總
心病辨證
1、常見癥狀
心臟本身及其解剖部位的表現:心痛、胸悶等。
主血脈功能的失常:心悸怔忡,面、舌改變,脈結代或促等。
心藏神的功能異常:心煩、失眠、多夢、健忘、神昏、譫妄等。
2、基本病機
虛證 心氣虛 心陽虛 心陽暴脫 血脈失于充養(yǎng) 血行推動無力心血虛 心陰虛 神失所藏
①多由思慮勞神太過
、谙忍觳蛔,臟氣虛弱
、劬貌
實證多由 痰阻、火擾、寒凝、氣郁、瘀血
心火亢盛、
心脈痹阻、 血脈運行不暢、
痰蒙心竅、 痰火擾心、神明閉阻或逆亂。
3、常見證型
心氣虛、心陽虛與心陽暴脫
病因病機
心氣虛證: 素體久虛、 久病失養(yǎng)、 年老體衰----心氣不足,鼓動無力
心陽虛證: 心氣虛證進一步發(fā)展,或者寒邪傷陽----心陽虛衰,虛寒內生
心陽虛脫 : 心陽虛證進一步發(fā)展,寒邪暴傷心陽,痰瘀阻塞心竅----心陽衰極,陽氣暴脫
臨床表現
心氣虛證:心悸,氣短,精神疲憊,活動后加重,面色淡白,或有自汗,舌質淡,脈虛。
心陽虛證: 除有心氣虛的癥狀外,必兼虛寒之癥,如心胸憋悶疼痛,形寒肢冷,面色晄白或面唇青紫,舌淡胖或 暗紫,苔白滑,脈沉遲或結代等。
心陽虛脫 : 在 心陽虛表現的基礎上,突然見冷汗淋漓,四肢厥逆,呼吸微弱,面色蒼白,或心痛劇烈,口唇青 紫,脈微欲絕,甚或神志模糊,昏迷不醒等 亡陽虛脫之象。
辨證要點
心氣虛證:心悸 + 氣虛證。
心陽虛證:心悸怔忪,胸悶心痛 + 陽虛證 。
心陽虛脫 :心陽虛 + 亡陽虛脫之象。
心血虛與心陰虛
病因病機
心血虛證:
脾虛--生血少
失血過多
久病失養(yǎng),消耗多--心血不足,心失濡養(yǎng)
勞心耗血
心陰虛證:
思慮勞神太過
熱病后期陰傷--心陰虧虛,心失濡養(yǎng),虛熱內生
他臟陰虛及心
臨床表現
心血虛證: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眩暈,健忘,面色淡白無華或萎黃,唇、舌色淡,脈細弱。
心陰虛證:心煩心悸,失眠多夢,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兩顴發(fā)紅,舌紅少津,脈細數。
心血虛證:心悸、失眠 + 血虛證。
心陰虛證:煩悸不寧,失眠多夢 + 虛熱證。
心火亢盛證:指心火內熾所表現的多種實熱證的候綜合病機概括。
相關推薦:
2014年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中醫(yī)診斷學輔導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