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6年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實踐技能》復習筆記匯總
黃疸 (黃疸)(40分)
例:周某,男性,40歲,已婚,干部,于2010年8月31日就診。
患者2天前勞累后出現(xiàn)惡心、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無咖啡樣物,嘔吐為非噴射狀,伴胸悶腹脹,神疲畏寒,并出現(xiàn)全身皮膚及雙眼黃染,遂前來就診,F(xiàn)癥見:全身皮膚及鞏膜黃染,神疲乏力,伴惡心、嘔吐,小便呈濃茶色,無腹痛、腹瀉,無陶土便與黑便。既往體健,無肝炎、結核病史及藥物過敏史。
查體:T 37.2℃,P 85次/分,R 20次/分,BP 130/85mmHg。舌紅舌苔厚膩微黃,脈象濡數(shù)。右上腹輕壓痛,無反跳痛。
輔助檢查:血常規(guī):WBC 5.5×109/L,N 55.8%,L 44.2%,RBC 5.5×1012/L,Hb 167g/L。肝功能:ALT 587 μmol/L,TBil 192.1 μmol/L。
答題要求:
1.根據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題卡上完成書面辨證論治。
2.鑒別診斷:請與自身免疫性肝炎相鑒別。 主訴:惡心、嘔吐2天(1分)
現(xiàn)病史:男性,40歲,已婚,干部患者2天前勞累后出現(xiàn)惡心、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無咖啡樣物,嘔吐為非噴射狀,伴胸悶腹脹,神疲畏寒,并出現(xiàn)全身皮膚及雙眼黃染。惡心、嘔吐,小便呈濃茶色(2分)
既往史:既往體健,無肝炎、結核病史及藥物過敏史。(1分)
體格檢查:T 37.2℃,P 85次/分,R 20次/分,BP 130/85mmHg。舌紅舌苔厚膩微黃,脈象濡數(shù)。右上腹輕壓痛,無反跳痛(1分)
輔助檢查:血常規(guī):WBC 5.5×109/L,N 55.8%,L 44.2%,RBC 5.5×1012/L,Hb 167g/L。肝功能:ALT 587 μmol/L,TBil 192.1 μmol/L。(1分)
中醫(yī)辨病辨證依據(含病因病機分析):(5分)
以目黃身黃小便黃為主癥,診斷為黃疸。夏秋季節(jié),暑濕當令,濕熱由表人里,內蘊中焦,濕郁熱蒸,不得泄越而致發(fā)病。濕遏熱壅致膽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膚,故全身皮膚及鞏膜黃染;濕熱下注膀胱,則小便呈濃茶色;濕熱阻滯中焦,脾失升清則神疲乏力;胃失和降則惡心、嘔吐;舌苔厚膩微黃,脈象濡數(shù)皆為濕重于熱之象。
西醫(yī)診斷依據:(6分)
1.年輕男性,急性起病。
2.全身皮膚及鞏膜黃染,小便呈濃茶色,神疲乏力,伴惡心、嘔吐。 3.查體:T 37.2℃,全身皮膚及鞏膜黃染,上腹部輕微壓痛,無反跳痛。
4.血常規(guī):WBC 5.5×109/L,GRA 55.8%,LYM 44.2%,RBC 5.5×1012/L,Hb 167g/L。肝功能:ALT 587 U/L,TBil 192.1μmol/L。
鑒別診斷:(4分)
自身免疫性肝炎:有黃疸,肝功能損害,但多有持續(xù)發(fā)熱,游走性、復發(fā)性大關節(jié)炎等肝外表現(xiàn),患者無乙肝感染史,免疫學中自身抗體相關檢查多呈陽性表現(xiàn)。
診斷:
中醫(yī)疾病診斷:黃疸 陽黃(2分)
中醫(yī)證型診斷:濕重于熱證(2分)
西醫(yī)診斷:急性黃疸型病毒性肝炎(3分)
中醫(yī)治法:利濕化濁運脾,佐以清熱。(2分)
方 劑:茵陳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減。(2分)
藥物組成、劑量及煎服法:(3分)
藿香12g 白豆蔻12g 陳皮12g 蒼術15g 厚樸15g 半夏12g 茵陳蒿15g 車前子(包)15g 茯苓12g 苡仁20g 黃芩12g
三劑,水煎服。日一劑,早晚分服。
西醫(yī)治療原則及方法:(5分)
1.休息,營養(yǎng)支持。
2.抗病毒,保肝利膽,抗感染,抗炎,調節(jié)免疫,對癥治療。
關注"566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zhí)業(yè)醫(y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
相關推薦:
2016年執(zhí)業(yè)醫(yī)師技能考試病例分析診斷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