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的生長繁殖包括菌體各組分有規(guī)律的增長及菌體數量的增加。
細菌以簡單的二分裂方式無性繁殖,其突出的特點為繁殖速度極快。細菌分裂倍增的必須時間,稱為代時(Generation time),細菌的代時決定于細菌的種類又受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細菌代時一般為20~30分鐘,個別菌較慢,如結核桿菌代時為18~20小時,梅素螺旋體為33個小時。
(一)細菌個體的生長繁殖
細菌一般以簡單的二分裂法進行無性繁殖,個別細菌如結核桿菌偶有分枝繁殖的方式。在適宜條件下,多數細菌繁殖速度極快,分裂一次需時僅20~30分鐘。球菌可從不同平面分裂,分裂后形成不同方式排列。桿菌則沿橫軸分裂。細菌分裂時,菌細胞首先增大,染色體復制。在革蘭氏陽性菌中,細菌染色體與中價體相連,當染色體復制時,中價體亦一分為二,各向兩端移動,分別拉著復制好的一根染色體移到細胞的側。接著細胞中部的細胞膜由外向內陷入,逐漸伸展,形成橫隔。同時細胞壁亦向內生長,成為兩個子代細胞的胞壁,最后由于肽聚糖水解酶的作用,使細胞壁肽聚糖的共價鍵斷裂,全裂成為兩個細胞。革蘭氏陰性菌無中介體,染色體直接連接在細胞膜上。復制產生的新染色體則附著在鄰近的一點上,在兩點之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將兩團染色體分離在兩側。最后細胞壁沿橫膈內陷,整個細胞分裂成兩個子代細胞。
(二)細菌群體生長繁殖規(guī)律
細菌繁殖速度之快是驚人的。大腸桿菌的代時為20分鐘,以此計算,在最佳條件下8小時后,1個細胞可繁殖到200萬上,10小時后可超過10億,24小時后,細菌繁殖的數量可龐大到難以計數據和程度。但實際上,由于細菌繁殖中營養(yǎng)物質的消耗,毒性產物的積聚及環(huán)境PH的改變,細菌絕不可能始終保持原速度無限增殖,經過一定時間后,細菌活躍增殖的速度逐漸減慢,死亡細菌逐增、活菌率逐減。
將一定數的細菌接咱適當培養(yǎng)基后,研究細菌生長過程的規(guī)律,以培養(yǎng)時間為橫坐標,培養(yǎng)物中活菌數的對數以縱坐標,可得出一條生長曲線(圖3-1)。
1.遲緩期(Lag phase):細菌接種至培養(yǎng)基后,對新環(huán)境有一個短暫適應過程(不適應者可因轉種而死亡)。此期曲線平坦穩(wěn)定,因為細菌繁殖極少。遲緩期長短因素種、接種菌量、菌齡以及營養(yǎng)物質等不同而異,一般為1~4小時。此期中細菌體積增大,代謝活躍,為細菌的分裂增殖合成、儲備充足的酶、能量及中間代謝產物。
2.對數期(Logarithmicphase):又稱指數期(Exponential phage)。此期生長曲線上活菌數直線上升。細菌以穩(wěn)定的幾何級數極快增長,可持續(xù)幾小時至幾天不等(視培養(yǎng)條件及細菌代時而異)。此期細菌形態(tài)、染色、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對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敏感,因此研究細菌性狀以此期細菌最好?股刈饔,對該時期的細菌效果最佳。
3.穩(wěn)定期(Stationaryphase):該期的生長菌群總數處于平坦階段,但細菌群體活力變化較大。由于培養(yǎng)基中營養(yǎng)物質消耗、毒性產物(有機酸、H2O2等)積累PH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響,細菌繁殖速度漸趨下降,相對細菌死亡數開始逐漸增加,此期細菌增殖數與死亡數漸趨平衡。細菌形態(tài)、染色、生物活性可出現改變,并產生相應的代謝產物如外毒素、內毒素、抗生素、以及芽胞等。
4.衰亡期(Declinephase):隨著穩(wěn)定期發(fā)展,細菌繁殖越來越慢,死亡菌數明顯增多;罹鷶蹬c培養(yǎng)時間呈反比關系,此期細菌變長腫脹或畸形衰變,甚至菌體自溶,難以辯認其形。生理代謝活動趨于停滯。故陳舊培養(yǎng)物上難以鑒別細菌。
體內及自然界細菌的生長繁殖受機體免疫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的多方面影響,不會出現象培養(yǎng)基中那樣典型的生長曲線。掌握細菌生長規(guī)律,可有目的地研究控制病原菌的生長,發(fā)現和培養(yǎng)對人類有用的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