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二度I型房室傳導阻滯的心電圖特征是
A.P—R間期進行性縮短,直至一個P波受阻不能下傳到心室
B.相鄰P-R間距進行性延長,直至一個P波受阻不能下傳到心室
C.P—R間期逐漸延長,直至一個P波受阻不能下傳到心室
D.P—R間期>0.20秒,P波無受阻
E.P—R間期固定,P波間斷受阻不能下傳到心室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二度I型房室傳導阻滯又稱文氏現(xiàn)象,心電圖表現(xiàn)為P波規(guī)律地出現(xiàn),P—R間期逐漸延長(通常每次延長的絕對增加值多呈遞減),直到一個P波受阻不能下傳到心室,即脫漏一個QRS波群,漏搏后房室傳導阻滯得到一定改善,P—R間期縮短之后又逐漸延長,如此周而復始地出現(xiàn)。因此只有C是正確的。
22.主動脈瓣反流時心尖部可存在
A.Graham-Steell雜音
B.Austin-Flint雜音
C.Duroziez征
D.Traube征
E.Musset征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時會出現(xiàn)主動脈瓣反流,導致二尖瓣相對性狹窄,在心尖部可聽到Austin-Flint雜音。
23.心力衰竭患者水腫通常首先出現(xiàn)在
A.眼瞼
B.雙手
C.顏面
D.身體最低部位
E.腹部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心力衰竭患者的水腫又稱心源性水腫,是由于靜脈淤血、毛細血管濾過壓增高所致。由于身體下垂部流體靜水壓較高,所以心力衰竭患者水腫通常首先出現(xiàn)在身體最低部位。腎源性水腫常首先出現(xiàn)在眼瞼和顏面。
24.對診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最有意義的是
A.心電圖出現(xiàn)深而寬的病理性Q波
B.胸骨左緣第三、四肋間有響亮的收縮期雜音
C.用力時心前區(qū)悶痛及暈厥史
D.超聲心動圖發(fā)現(xiàn)舒張期室間隔與左室后壁的厚度之比≥1.3,伴二尖瓣前葉收縮期向前運動
E.可聞第三心音及第四心音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心肌肥厚常以室間隔肥厚為主,形成非對稱性肥厚,超聲心動圖的重要所見對診斷最有意義,其余選項均為非特異性的改變,對診斷意義均較小。
25.伴有低血鉀的高血壓,其病因應首先考慮
A.皮質(zhì)醇增多癥
B.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
C.嗜鉻細胞瘤
D.慢性腎炎
E.腎動脈狹窄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高血壓有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大類,原發(fā)性高血壓的原因未明,而繼發(fā)性高血壓均有明確原因。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患者分泌增加的醛固酮作用于遠端腎小管,促使排鉀增加與鈉潴留,出現(xiàn)血壓增高伴低血鉀。因此答案是B。
26.觸診時語音震顫增強最常見于
A.大葉性肺炎
B.胸壁皮下氣腫
C.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
D.支氣管肺炎
E.慢性支氣管炎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語音震顫為被檢查者發(fā)出語音時,聲波起源于喉部,沿氣管、支氣管及肺泡,傳到胸壁引起共鳴的振動,被檢查者的手觸及。因此其強弱主要取決于氣管、支氣管是否通暢,胸壁傳導是否良好而定。增強主要見于:①肺泡內(nèi)有炎癥浸潤,如大葉性肺炎有肺組織實變使語顫傳導良好;②接近胸膜的肺內(nèi)巨大空腔,如空洞性肺結核和肺膿腫空洞形成等,聲波在空洞內(nèi)產(chǎn)生共鳴。因此答案是A。
27.因肺結核引起的支氣管擴張,濕啰音最常見的部位是
A.肺底部
B.肺尖部
C.腋窩部
D.肩胛間區(qū)
E.雙肺彌漫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支氣管擴張是指直徑大于2mm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氣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彈性組織破壞引起的異常擴張,病變局部可聞及濕性啰音,由于肺結核多位于肺上葉,所以若引起支氣管擴張,濕啰音最常見于肩胛間區(qū)。而一般感染性病變的支氣管擴張則多見于下葉,特別是左下葉,因為左支氣管細長,與主支氣管的夾角大,且受心臟血管壓迫而引流不暢。左舌葉支氣管開口接近下葉背段支氣管,易被下葉感染所累及,故常見左下葉與舌葉支氣管同時擴張。
28.正常青年人胸部不會出現(xiàn)的叩診音是
A.清音
B.濁音
C.實音
D.鼓音
E.過清音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正常肺部叩診為清音,前胸上部較下部叩診音相對稍濁,在肝臟和心臟所在部位的胸部叩診呈實音及相對濁音界區(qū)的濁音,左側腋前線下方有胃泡的存在,故叩診呈鼓音,而不會出現(xiàn)過清音。所以答案是E。
29.胸部觸診語音震顫減弱的是
A.肺膿腫
B.肺梗死
C.阻塞性肺氣腫
D.空洞型肺結核
E.支氣管肺炎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語音震顫的強弱主要取決于氣管、支氣管是否通暢,胸壁傳導是否良好。語音震顫減弱主要見于:①肺泡內(nèi)含氣量過多,如阻塞性肺氣腫;②支氣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張;③大量胸腔積液或氣胸;④胸膜高度肥厚粘連;⑤胸壁皮下氣腫。故答案是C。
30.直接作用于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引起發(fā)熱的是
A.病原體產(chǎn)生的外源性致熱原
B.病原體產(chǎn)生的內(nèi)源性致熱原
C.白細胞產(chǎn)生的內(nèi)源性致熱原
D.白細胞產(chǎn)生的外源性致熱原
E.白細胞及病原體產(chǎn)生的代謝產(chǎn)物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白細胞產(chǎn)生的內(nèi)源性致熱原如白介素、腫瘤壞死因子和干擾素等,.通過血一腦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的體溫調(diào)定點(溫閾)引起發(fā)熱。而其他致熱原多為大分子物質(zhì),特別是細菌內(nèi)毒素分子量非常大,不能通過血一腦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而是通過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單核一吞噬細胞系統(tǒng)而引起發(fā)熱。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