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穿刺:先用止血鉗夾住穿刺針后的橡皮膠管,以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局部皮膚,右手持穿刺針(用無菌紗布包裹),沿麻醉部位經(jīng)肋骨上緣垂直緩慢刺人,當針鋒抵抗感突然消失后表示針尖已進入胸膜腔,接上50mL注射器。由助手松開止血鉗,助手同時用止血鉗協(xié)助固定穿刺針。抽吸胸腔液體,注射器抽滿后,助手用止血鉗夾緊膠管,取下注射器,將液體注入盛器中,記量并送化驗檢查。抽液量首次不超過600mL,以后每次不超過1000mL.若用三通活栓式穿刺針穿刺,穿刺前先將活栓轉到與胸腔關閉處,進入胸腔后接上注射器,轉動三通活栓,使注射器與胸腔相通,然后進行抽液。注射器抽滿液體后,轉動三通活栓,使注射器與外界相通,排出液體。如需胸腔內(nèi)注藥,在抽液完后,將藥液用注射器抽好,接在穿刺針后膠管上,回抽少量胸水稀釋,然后緩慢注入胸腔內(nèi)。氣胸抽氣減壓治療,在無特殊抽氣設備時,可以按抽液方法,用注射器反復抽氣,直至病人呼吸困難緩解為止。若有氣胸箱,應采用氣胸箱測壓抽氣,抽至胸腔內(nèi)壓至0為止。
6.術后處理:(1)抽液完畢后拔出穿刺針,覆蓋無菌紗布,稍用力壓迫穿刺部位,以膠布固定,囑病人靜臥休息。(2)觀察術后反應,注意并發(fā)癥,如氣胸、肺水腫等。
[問答]
1.胸腔穿刺的目的是什么?
(1)診斷性穿刺:確定胸腔內(nèi)有無液體,通過穿刺液化驗及病理檢查,確定積液的性質或病因。
(2)治療性穿刺,通過抽液或抽氣,減輕胸腔內(nèi)壓迫;胸腔內(nèi)注入藥物治療膿胸、胸膜炎、人工氣胸治療等。
2.為什么胸腔穿刺須從肋骨上緣進針?
因為肋間神經(jīng)及動、靜脈沿肋骨下緣走行,經(jīng)肋骨上緣穿刺可避免損傷血管和神經(jīng)。
3.為什么胸腔穿刺抽液量,每次不應超過600一1000mL?
胸腔穿刺抽液量過多、過快,會使胸腔內(nèi)壓突然下降,肺血管擴張,液體滲出增多,可造成急性肺水腫。
4.胸腔穿刺時出現(xiàn)胸膜反應有哪些表現(xiàn)?如何處理?
胸膜反應表現(xiàn)為頭暈、面色蒼白、出汗、心悸、胸部壓迫感或劇痛、血壓下降、脈細、肢冷、昏厥等。發(fā)現(xiàn)胸膜反應,應立即停止抽液,讓患者平臥。觀察血壓、脈搏的變化。必要時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素0.3~0.5mL,或靜脈注射葡萄糖液。
5.為什么胸腔穿刺抽液、抽氣,選擇穿刺部位不同?
由于重力關系,坐位或半臥位時,氣體集中在胸膜腔上方,液體則集中在胸腔下部,故抽氣時穿刺點選擇在胸腔上部,抽液時選擇胸腔下部實音明顯的部位。
6.胸腔穿刺有哪些并發(fā)癥?如何處理?
除胸膜反應外,尚有血胸、氣胸、穿刺口出血、胸壁蜂窩組織炎、膿胸、空氣栓塞等。血胸多由于刺破肋間動、靜脈所致。發(fā)現(xiàn)抽出血液,應停止抽液,觀察血壓、脈搏、呼吸的變化。氣胸可由于膠管未夾緊,漏入空氣所致,不必處理。明顯氣胸多由于刺破臟層胸膜所致,可按氣胸處理。穿刺口出血,可用消毒棉球按壓止血。胸壁蜂窩組織炎及膿胸均為穿刺時消毒不嚴格引起蛔菌感染,用抗生素治療,大量膿胸應行閉式引流。空氣栓塞少見,多見于人工氣胸治療時,病情危重,可引起死亡。
相關推薦:2010年醫(yī)師資格考試報名時間及考試時間確定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