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臨床醫(yī)師《專業(yè)綜合》章節(jié)復習精選匯總
第十二單元 水腫
本單元2000~2009年約考過2題,集中在水腫的原因和發(fā)病機制上。對于各類水腫的臨床特點和臨床意義,也是需要考生掌握的內(nèi)容,尤其是腎源性水腫和心源性水腫的鑒別。
***一、常見病因
一般全身性水腫常意味著機體有較嚴重的疾病,但局部水腫可由局部原因引起,也可由全身性疾病所致。
二、發(fā)病機制
1.血管內(nèi)液體容量增加,毛細血管內(nèi)靜水壓升高,或血栓形成、血栓性靜脈炎使局部靜脈回流受阻,靜脈壓升高引起水腫。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腎炎、腎衰竭、大量輸液等(2007)。
2.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如低清蛋白血癥。
3.毛細血管內(nèi)皮損傷導致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如細菌、理化因素、過敏反應和免疫損傷等。
4.淋巴回流受阻可引起淋巴性水腫,如絲蟲病(2007)。
*三、臨床表現(xiàn)
1.全身性水腫
(1)心源性水腫:主要是右側心力衰竭的表現(xiàn),特點是首先出現(xiàn)于下垂部位,伴有體循環(huán)淤血的其他表現(xiàn),如頸靜脈怒張、肝大、靜脈壓升高、胸腔積液、腹水等。
(2)腎源性水腫:見于各型腎炎和腎病,特點是初為晨起眼瞼和顏面水腫,以后發(fā)展為全身水腫。
(3)肝源性水腫:見于失代償期肝硬化,腹水,特點是水腫先出現(xiàn)于踝部,逐漸向上蔓延,但頭面部和上肢常無水腫,伴有門靜脈高壓的表現(xiàn)以及黃疸、肝掌、蜘蛛痣和肝功能指標異常。
(4)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見于長期慢性消耗性疾病營養(yǎng)缺乏、蛋白丟失性胃腸病和重度燒傷患者。特點是先從足部開始,逐漸蔓延至全身,常伴消瘦、體重減輕等。
(5)黏液性水腫:見于甲狀腺功能減退,非凹陷性水腫。
(6)經(jīng)前期緊張綜合征。
(7)藥物性水腫。
(8)特發(fā)性水腫。
(9)其他:見于妊娠中毒癥等。
2.局部水腫:如局部炎癥、過敏、肢體靜脈血栓形成、絲蟲病等。
歷年試題
絲蟲病所致水腫最主要因素是(B)
A.鈉和水的潴留
B.淋巴液回流受阻
C.毛細血管通透性升高
D.毛細血管濾過壓升高
E.血漿膠體滲透壓升高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