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年公衛(wèi)助理醫(yī)師考試輔導匯總
白喉的傳染方式
白喉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特征為咽、喉、鼻部粘膜充血、腫脹并有不易脫落的灰白色假膜形成。由于細菌產生的外毒素所致全身中毒癥狀,嚴重者可并發(fā)心肌炎和末梢神經麻痹。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四季均可發(fā)病,以秋季冬季較多。
白喉主要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通過觸摸病兒的手、玩具。 用具。 食具及手帕等物品都有可能將病菌帶入口。 鼻而引起發(fā)病,所以和病兒接觸愈密切,愈易傳播。國外曾有飲用白喉桿菌污染的牛奶而引起爆發(fā)的報導。在熱帶地區(qū),通過破損的皮膚和粘膜而患白喉的也不少見。
白喉病的并發(fā)癥
1.中毒性心肌炎:
最常見,發(fā)生率約10%,心電圖異常者可達25%左右。多發(fā)生在病程的第2~3周。心電圖檢查有心肌損害、傳導阻滯等改變。醫(yī)學|教育網|整理。
2.周圍神經麻痹:
多見于病程第3~4周。主要侵犯顱神經,以舌咽神經受損引起的腭咽肌癱瘓最為常見。此外,可見眼肌、面肌、四肢遠端肌、肋間肌、膈神經肌、膈肌等癱瘓。白喉引起的神經麻痹,一般可在2-3個月內恢復,不留后遺癥。
白喉的現代醫(yī)學療法
1. 一般護理
嚴格隔離,不少于7天,臥床休息2~4周,有心肌損害時應延長至4~6周甚至更長。對患者用過的器皿煮沸15分鐘消毒,或用2%來蘇浸泡。煩躁不安者,可給鎮(zhèn)靜劑,如注射硫酸鎂。給予易消化、刺激性小的飲食與維生素B、C,保持口腔清潔,防止繼發(fā)感染。
2. 藥物治療
白喉抗毒素:
宜早期、足量。依據病情輕、中、重不同,劑量分別為2~6~10單位,肌肉注射。注意使用前進行皮試:用生理鹽水稀釋10倍后取0.1ml注于前臂屈側皮內,15~30分鐘后無過敏反應(紅腫)方可應用,過敏者須先做脫敏治療。
抗生素:
青霉素40~80萬單位肌注,2次/日。也可用紅霉素、四環(huán)素,或聯用。
其他:
中毒癥狀嚴重患者酌用皮質激素;并發(fā)心肌炎患者靜注高滲糖、能量合劑、維生素C、B6等;喉梗阻患者可氣管滴入α蛋白酶;出現神經麻痹患者者可用B族維生素B1、B6、B12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