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片
片劑硬度不夠,即將其置中指和食指間,用拇指輕壓就碎裂的現(xiàn)象稱為松片。
松片發(fā)生原因★ |
解決辦法 |
潤濕劑或黏合劑品種不當或用量不足,致使壓片物料細粉過多 |
加入干燥黏合劑,或另選黏性較強的黏合劑或適當增加其用量重新制粒 |
含纖維、角質(zhì)類、礦物類藥量多,缺乏黏性或具彈性,致使顆粒松散不易壓片 | |
顆粒疏松,流動性差,致填充量不足而產(chǎn)生松片 | |
藥料中含揮發(fā)油、脂肪油等成分較多 |
若為無效成分,可用壓榨法或脫脂法去油;若為有效成分,可加適宜的吸收劑吸收,也可制成微囊或包合物備用 |
制劑工藝不當,如藥液濃縮時溫度過高,使部分浸膏炭化,降低了黏性;或浸膏粉細度不夠,致黏性減小等 |
采用新技術(shù)改進制劑工藝。如顆粒過干,壓片時彈性變形大,壓成的片子硬度差,可采用相應方法,調(diào)控顆粒中的含水量 |
壓片時壓力過小或車速過快,受壓時間過短 |
適當增大壓力,減慢車速 |
因磨損而致沖頭長短差異,沖頭短則?字蓄w粒所受壓力變小,或下沖下降不靈活致?字蓄w粒填充不足 |
更換沖頭 |
片劑露置過久,吸濕膨脹而松片 |
在干燥、密閉條件下貯藏 |
裂片
片劑受到震動或經(jīng)放置后,從腰間開裂或頂部脫落一層,稱裂片。
裂片發(fā)生原因 |
解決辦法 |
壓片物料細粉過多,或顆粒過粗、過細 |
采用與松片相同的處理方法 |
原料為針、片狀結(jié)晶,且結(jié)晶過大,黏合劑未進入晶體內(nèi)部引起裂片 | |
顆粒中含油類成分或纖維成分較多時易引起裂片 |
加用吸收劑或糖粉 |
顆粒過干或藥物失去結(jié)晶水過多引起裂片 |
可噴灑適量稀乙醇濕潤,或與含水量較高的顆粒摻和后壓片 |
壓片時壓力過大,或車速過快,顆粒中空氣未逸出造成裂片 |
調(diào)節(jié)壓力或減慢車速 |
沖模不合要求,如模圈因摩擦而致中間孔徑大于口徑,片劑頂出時易裂片 |
更換沖模 |
沖頭磨損向內(nèi)卷邊,或上沖與模圈不吻合,壓力不均勻,使片劑部分受壓過大而造成頂裂 |
黏沖
壓片時因沖頭和模圈上黏著細粉,致片劑表面不光、不平或有凹痕,稱為黏沖。
黏沖發(fā)生原因★ |
解決辦法 |
粒含水量過高,或藥物易吸濕,室內(nèi)溫度、濕度過高等均易產(chǎn)生黏沖 |
重新干燥顆粒,車間保持一定溫、濕度 |
潤滑劑用量不足或分布不均勻 |
增加用量,并充分混合 |
沖模表面粗糙或有缺損 |
應更換沖模,并擦凈沖頭表面 |
沖頭刻字(線)太深,或沖頭表面不潔凈 |
片重差異超限
系指片劑重量差異超過藥典規(guī)定的限度。
片重差異超限發(fā)生原因 |
解決辦法 |
壓片顆粒粗細相差過大,或顆粒流動性差,致模孔中顆粒填充量不均等,使片重差異增大 |
篩去過多的細粉,減少粗細差異,并掌握好顆粒的干濕度,或重新制粒 |
潤滑劑用量不足或混合不勻,致壓片加料時顆粒的流速不一,使填充量不等,片重差異變大 |
適量增加潤滑劑,并充分混勻 |
兩側(cè)加料器安裝高度不同,或加料器堵塞,使填充顆粒的速度不一,或下沖塞模不靈活,致顆粒填充量不一 |
停機檢查,調(diào)整后再壓片 |
崩解時間超限
系指片劑崩解時間超過藥典規(guī)定的時限。
崩解時間超限發(fā)生原因★ |
解決辦法 |
解劑的品種、用量及加入方法不當,或干燥不夠均影響片劑的崩解和溶出 |
調(diào)整崩解劑品種或適當增加用量,并改進加入方法,如改內(nèi)加法為內(nèi)外加結(jié)合法等。 |
黏合劑黏性太強,用量過多 |
選用適宜的黏合劑或潤滑劑,并調(diào)整其用量 |
或疏水性潤滑劑用量過大 | |
壓片顆粒粗硬或壓力過大,致片劑堅硬,崩解遲緩,溶出變慢 |
將顆粒適當破碎或適當減小壓力 |
貯存溫度較高或引濕后,含膠、糖或浸膏的片子崩解時間可能會延長 |
注意貯放條件 |
相關(guān)推薦:
2014執(zhí)業(yè)藥師《中藥學專業(yè)知識二》輔導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