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Sì Zhào Huā Guǒ
【英文名】Dendrobenthamiajaponi-cavar.chinensis(Osborn)Fang
【別名】癩頭果、梅株果
【來源】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四照花的果實(shí)。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var. chinensis (Osborn) Fang采收和儲(chǔ)藏:秋季采摘,曬干。
【原形態(tài)】落葉小喬木,高3-5m.樹皮灰白色;小枝暗綠色,嫩枝被柔毛。葉對(duì)生于短側(cè)枝梢端;葉柄長(zhǎng)5-10mm,疏生棕色柔毛;葉片紙質(zhì)或厚紙質(zh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zhǎng)5.5-12cm,寬3.5-7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上面綠色,下面粉綠色,兩面均疏被白色柔毛。頭狀花序球形,約由40-50朵花聚集而成;總花梗長(zhǎng)4.5-7.5cm;總苞片4,白色,兩面近于無毛;花萼管狀,上部4裂,花萼內(nèi)側(cè)有1圈褐色短柔毛;花瓣4,黃色;雄蕊4,與花瓣互生;子房下位,2室,花柱1,從墊狀花盤中伸出,被白色柔毛。果序球形,成熟時(shí)暗紅色,直徑1.5-2.5cm;總果梗纖細(xì),長(zhǎng)5.5-9cm,近于無毛,花期6-7月,果期9-10月。
【性味】味甘;苦;性平
【功能主治】驅(qū)蛔;消積。主治蛔蟲腹痛;飲食積滯。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6-15g.
【摘錄】《中華本草》
編輯推薦: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