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19:蟾蜍漿和蟾酥
蟾蜍漿為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膚腺分泌的白色漿液,蟾酥則是由蟾蜍漿加工干燥而成的產(chǎn)品。
1、蟾蜍漿和蟾酥的化學成分:主要成分有蟾蜍甾二烯類、強心甾烯蟾毒類、吲哚堿類、甾醇類以及腎上腺素、多糖、蛋白質(zhì)、氨基酸和有機酸等,前二類成分具有強心作用。
(1)蟾蜍甾二烯類和強心甾烯蟾毒類:這兩類成分的甾體母核與強心苷一章介紹的乙型強心苷苷元和甲型強心苷苷元相同,它們和強心苷有所不同的地方是強心苷在甾體母核的C3位羥基上連接的是糖鏈,而蟾蜍甾二烯和強心甾烯蟾毒母核的C3位羥基多以游離狀態(tài)存在或與酸成酯,故它們不是苷類化合物。
(2)吲哚堿類:蟾蜍漿和蟾酥中所含的吲哚堿類成分有5-羥色胺和5-羥色胺衍生物,例如蟾蜍色胺、蟾蜍季銨、蟾蜍噻嚀和脫氫蟾蜍色胺等。
(3)甾醇類:蟾蜍漿和蟾酥中所含主要的甾醇有膽甾醇、7α-羥基膽甾醇、7β-羥基膽甾醇、麥角甾醇、菜油甾醇及13-谷甾醇等。
2、蟾蜍漿和蟾酥化學成分的性質(zhì):蟾蜍漿和蟾酥中蟾毒配基、結合型蟾毒配基和強心甾烯蟾毒類都具有強心苷元的母核結構,所以它們都具有強心苷元母核的顏色反應。強心甾烯蟾毒類因具有α,β-不飽和y-內(nèi)酯結構,故具有甲型強心苷的反應,如Kedde反應、Legal反應、Baljet反應和Raymond反應等。
☆ 考點20:金銀花
1、性味功能及生物活性: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藥理實驗表明,金銀花的醇提取物具有顯著的抗菌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為有機酸。普遍認為綠原酸和異綠原酸是金銀花的主要抗菌有效成分,F(xiàn)又證明,3,4-二咖啡酰奎寧酸、3,5-二咖啡?鼘幩岷4,5-二咖啡?鼘幩岬幕旌衔镆酁榻疸y花的抗菌有效成分。
2、綠原酸的結構及其特點:綠原酸為一分子咖啡酸與一分子奎寧酸結合而成的酯,即3-咖啡?鼘幩。異綠原酸是綠原酸的同分異構體,為5-咖啡?鼘幩。3,4-、3,5-、4,5-二咖啡?鼘幩峋鶠閮煞肿涌Х人崤c一分子奎寧酸結合而成的酯類化合物。
☆ ☆考點21:鞣質(zhì)的理化性質(zhì)
鞣質(zhì)又稱鞣酸或單寧,是植物界中一類結構比較復雜的多元酚類化合物。這類化合物能與蛋白質(zhì)結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故可與獸皮的蛋白質(zhì)形成致密、柔韌、不易腐敗又難以透水的皮革,所以被稱為鞣質(zhì)。
1、性狀:鞣質(zhì)多為無定形粉末,呈米黃色、棕色、褐色等,具有吸濕性。
2、溶解性:鞣質(zhì)具有較強的極性,可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等親水性溶劑,也可溶于乙酸乙酯,難溶于乙醚、氯仿等親脂性溶劑。
3、還原性:鞣質(zhì)是多元酚類化合物,易被氧化,具有較強的還原性,能還原多倫試劑和費林試劑。
4、與蛋白質(zhì)作用:鞣質(zhì)可與蛋白質(zhì)結合生成不溶于水的復合物沉淀。
5、與三氯化鐵作用:鞣質(zhì)的水溶液可與三氯化鐵作用呈藍黑色或綠黑色,通常用以作為鞣質(zhì)的鑒別反應。藍黑墨水的制造就是利用鞣質(zhì)的這一性質(zhì)。
6、與重金屬作用:鞣質(zhì)的水溶液能與乙酸鉛、乙酸銅、氯化亞錫等重金屬鹽產(chǎn)生沉淀。
7、與生物堿作用:鞣質(zhì)為多元酚類化合物,具有酸性,可與生物堿結合生成難溶于水的沉淀。
8、與鐵氰化鉀的氨溶液作用:鞣質(zhì)的水溶液與鐵氰化鉀氨溶液反應呈深紅色,并很快變成棕色。
☆ ☆考點22:蛋白質(zhì)和酶
1、蛋白質(zhì):是一種由氨基酸通過肽鍵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可達數(shù)百萬甚至上千萬。多數(shù)可溶于水,形成膠體溶液,加熱煮沸則變性凝結而自水中析出,振搖蛋白質(zhì)水溶液能產(chǎn)生類似肥皂的泡沫;不溶于有機溶劑,因此中藥制劑生產(chǎn)中常用水煮醇沉法除去蛋白質(zhì)。
蛋白質(zhì)由于存在大量肽鍵,將其溶于堿性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銅溶液,即顯紫色或深紫紅色。這種顯色反應稱為雙縮脲反應,是鑒別蛋白質(zhì)的常用方法。
2、酶:是一種活性蛋白,除具有蛋白質(zhì)的通性外,還具有促進中藥化學成分水解的性質(zhì),如苷類。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需防止酶水解中藥中欲提取的成分,為此,須使酶失去活性,如加熱、加入電解質(zhì)或重金屬鹽等均能使酶失去活性。
3、多糖:中藥中常見的多糖為淀粉、菊糖、黏液質(zhì)、果膠、樹膠、纖維素和甲殼質(zhì)等。
特別推薦:1997年-2009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真題及答案(西藥)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