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9執(zhí)業(yè)藥師《臨床藥物治療學》復習知識點匯總
感染的外源性|內源性:
(一)外源性感染
是指由來自宿主體外的病原菌所引起的感染。傳染源主要包括傳染病患者、恢復期病人、健康帶菌者,以及病畜、帶菌動物、媒介昆蟲等。
(二)內源性感染
有少數(shù)細菌在正常情況下,寄生于人體內,不引起疾病。當機體免疫力減低時,或者由于外界因素的影響,如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體內正常菌群失調,由此而造成的感染稱之為內源性感染。
影響藥物吸收各項因素
許多因素都可以影響藥物的吸收:如藥物的理化性質、劑型、制劑和給藥途徑等。其中給藥途徑對吸收的影響最為重要,給藥途徑不同,可直接影響到藥物的吸收程度和速度。不同的給藥途徑,藥物吸收的快慢依次為:吸入>肌內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腸>皮膚。血管內直接給藥(如靜脈注射)因直接進入血液,無吸收過程。
內酰胺的臨床應用
環(huán)狀的酰胺,命名時用希臘字母表示環(huán)的元數(shù):β-內酰胺(四元環(huán))。β-內酰胺類抗生素系指化學結構中具有β-內酰胺環(huán)的一大類抗生素,其中包括青霉素及其衍生物、頭孢菌素、單酰胺環(huán)類、碳青霉烯和青霉烯類酶抑制劑等以及新發(fā)展的頭霉素類、硫霉素類、單環(huán)β-內酰胺類等其他非典型β-內酰胺類抗生素;旧纤性谄浞肿咏Y構中包括β-內酰胺核的抗生素均屬于β內酰胺類抗生素。它是現(xiàn)有的抗生素中使用zui廣泛的一類。
甘露醇藥理作用分析
1.靜脈注射后,該藥不易從毛細血管滲入組織,能迅速提高血漿滲透壓,使組織間液水分向血漿轉移而產生組織脫水作用。
2.利尿作用:靜注高滲甘露醇后,一般在10分鐘左右起效,能迅速增加尿量及排出Na+、K+.經(jīng)2~3小時利尿作用達高峰。
甘露醇產生排鈉利尿作用的原因是通過稀釋血液而增加循環(huán)血容量及腎小球濾過率,并間接抑制Na+、K+、2Cl共同轉運系統(tǒng),減少髓袢升枝對NaCl的再吸收,降低髓質高滲區(qū)的滲透壓,使集合管中水的再吸收減少。甘露醇還能擴張腎血管、增加腎髓質血流量,使髓質間液Na+和尿素易隨血流移走,這也有助于降低髓質高滲區(qū)的滲透壓而利尿。
相關推薦:
2019年執(zhí)業(yè)藥師《藥學專業(yè)知識二》復習重點匯總
2019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藥學專業(yè)知識二》復習筆記匯總
【免費領取】2019年執(zhí)業(yè)藥師海量備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