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體內藥物分析法
治療藥物監(jiān)測(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
第一節(jié) 體內樣品的種類
體內樣品包括各種體液和組織。主要包括血液、尿液、唾液。 最為常用的樣本是血液。
體內樣品的采集時間:根據臨床治療藥物監(jiān)測的不同目的確定。
一 血樣
血樣包括全血(whole blood)、血漿(plasma)和血清(serum),是最為常用的體內樣品。
1. 血樣(全血)的采集
采集后置含有抗凝劑的試管中,常用的抗凝劑有肝素、EDTA、草酸鹽、枸櫞酸鹽等。
2. 血漿的制備 更為常用
將采集的全血置含有抗凝劑的試管中, 離心, 分取上清液即為血漿。
3. 血清的制備
將采集的全血在室溫下放置至少0.5~1.0h,待血液凝固后,再離心,分取上清液即為血清。
血樣采集后應及時分離血漿或血清,并最好立即分析。否則,短期保存時可置冰箱冷藏(4℃),長期保存需在-20℃或-80℃下冷凍貯藏。全血未經分離時不宜直接冷凍保存。
若待測藥物在樣本中易受酶或酸堿等的作用發(fā)生進一步變化,可選用的處置方法包括低溫冷凍、調節(jié)酸堿度、加酶抑制劑等。
二 尿液
尿液濃度測定主要用于藥物尿液累積排泄量、尿清除率或生物利用度的研究,以及藥物代謝物及其代謝途徑、類型和速率等的研究。臨床上亦可推斷患者是否違反醫(yī)囑用藥。
尿液樣品的采集和測定應當與腎功能指標進行關聯分析。
測定尿液中藥物濃度時應采用時間尿 。測定尿液中藥物的總量時,應收集用藥后一定時間內的全部尿液,進行分析。
一 唾液
唾液是腮腺、頜下腺、舌下腺和口腔黏膜腺體分泌的黏液在口腔里混合而成的消化液。
唾液的采集方法:盡可能在安靜狀態(tài)下進行,一般在漱口后15min收集,1min內大約可采集1ml。采集后應立即測量其除去泡沫部分的體積,離心,分取上清液。
第一節(jié) 體內樣品處理
一、 體內樣品處理的目的:減少干擾、提高檢測靈敏度和特異性、降低對儀器的污染和損害。
二、 體內樣品處理的常用方法
血漿或血清需除蛋白;尿液樣品常采用酸或酶水解使藥物從綴合物中釋出;唾液樣品則主要采用離心沉淀除去粘蛋白。
體內樣品處理常用方法有:去除蛋白質法、綴合物水解法、分離純化與濃集法、化學衍生化法
(一) 去除蛋白質法
去除蛋白質常用的方法包括蛋白沉淀法和蛋白分解法。
1. 蛋白沉淀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加入有機溶劑、強酸和無機鹽。
(1) 加入與水混溶的有機溶劑
水溶性的有機溶劑可使蛋白質分子內及分子間的氫鍵變化,使蛋白質凝聚,進而使與之結合的藥物釋放。
常用的水溶性有機溶劑有:乙腈、甲醇、丙酮、四氫呋喃等。
乙腈沉淀蛋白質為絮狀,易于離心去除;甲醇沉淀蛋白則為細小顆粒狀,需高速離心去除。使用乙腈或甲醇時上清液pH為8.5~9.5,使用丙酮時上清液pH為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