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布
藥物的分布是指藥物從給藥部位吸收進入血液后,由循環(huán)系統(tǒng)運送至體內各臟器組織中的過程。了解藥物的體內分布特征對于預測藥物的藥理作用,體內滯留程度和毒副作用,保證安全用藥等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表觀分布容積
V是藥物動力學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是將全血或血漿中的藥物濃度與體內藥量聯(lián)系起來的比例常數(shù),它是建立在藥物在體內均勻分布的假定條件上,體內全部藥物按血中同樣濃度溶解時所需的體液總體積。表觀分布容積不是指體內含藥物的真實容積,也沒有生理意義,只是一種比例因素。表觀分布容積與藥物的蛋白結合率及藥物在組織中的分布密切相關,可用來評價體內藥物分布的程度。
根據(jù)藥物的性質不同,在體內的分布大致分為三種情況:
1.組織中的藥物與血液中的藥物幾乎相等的藥物,分布容積為36L。
2.組織中的藥物比血液中的藥物濃度低,分布容積比實際小。
3.組織中的藥物高于比血液中的藥物濃度,分布容積比實際大。
【經典真題】
下列有關藥物表觀分布容積的敘述中,敘述正確的是
A.表觀分布容積大,表明藥物在血漿中濃度小
B.表觀分布容積表明藥物在體內分布的實際容積
C.表觀分布容積不可能超過體液量
D.表觀分布容積的單位是“升/小時”
E.表觀分布容積具有生理學意義
答案:A
(二)影響分布的因素
1.體液循環(huán)速率與血管透過性的影響
2.血漿蛋白結合
3.組織結合與蓄積
【經典真題】
影響藥物從血液向其他組織分布的因素有
A.藥物與組織結合率
B.血液循環(huán)速度
C.給藥途徑
D.血管透過性
E.藥物血藥蛋白結合率
答案:ABDE
(三)淋巴系統(tǒng)轉運
淋巴系統(tǒng)轉運對脂肪、蛋白質轉運十分重要;淋巴系統(tǒng)為癌癥等疾病的靶組織;淋巴循環(huán)使藥物避免肝首過效應。
(四)血腦屏障與胎盤屏障
二、藥物的代謝
藥物代謝是指藥物在體內發(fā)生化學結構的變化過程,即在酶參與之下的生物轉化過程。參與藥物代謝的酶常分為微粒體酶系(肝臟)和非微粒體酶系(肝臟、血液、其他組織),藥物的代謝主要在肝臟中進行。
1.代謝過程(主要在肝內進行):第一階段反應:氧化、還原、水解、開環(huán)等;第二階段反應:發(fā)生結合。
2.肝臟的首過效應:由胃腸道所有吸收部位吸收的藥物均由門靜脈進入肝臟,肝臟豐富的酶系統(tǒng)對藥物有強烈的代謝作用,可使某些藥物進入大循環(huán)前,就受到較大的損失,這種作用為肝的首過作用(效應)。
3.許多研究證明,藥物在腸道時的代謝率很高。
4.影響代謝的因素:給藥途徑、劑量與劑型、酶抑或酶促作用、合并用藥及生理因素等
【經典真題】
某藥肝臟首過作用較大,可選用適宜的劑型是
A.腸溶片劑
B.舌下片劑
C.口服乳劑
D.透皮給藥系統(tǒng)
E氣霧劑
答案:BDE
關于藥物代謝的錯誤表述是 08
A.藥物代謝是藥物在體內發(fā)生化學結構變化的過程
B.參與藥物代謝的酶通常分為微粒體酶系和非微粒體酶系
C.通常代謝產物比原藥物的極性小、水溶性差
D.藥物代謝主要在肝臟進行,也有一些藥物腸道代謝率很高
E.代謝產物比原藥物更易于從腎臟排泄
C
三、藥物的排泄
排泄是指體內原形藥物或其代謝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
(一)腎臟排泄
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2.腎小管的重吸收
3.腎小管分泌
(二)膽汁排泄
1)膽汁排泄 2)腸肝循環(huán) 3)其他途徑
A.肝臟
B.腎臟
C.肺
D.膽
E.心臟
藥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
吸入氣霧劑的給藥部位是
進入腸肝循環(huán)的藥物的來源部位是
藥物代謝的主要器官是
答案:B、C、D、A
相關推薦:2010執(zhí)業(yè)藥師藥事管理與法規(guī)模擬題及答案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