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藥性理論的現(xiàn)代研究
1.A、辛味
B、苦味
C、酸味
D、咸味
E、甘味
第1題具有解表化濕、開竅、行氣健胃等功效的藥物大多是
參考答案: A
解析:辛味藥能行能散,具有解表化濕、開竅、行氣健胃等功效。
第2題具有補益、和中、緩急作用的藥物大多是
參考答案: E
解析:甘味藥有補益、和中、緩急的作用,如大棗、黨參、熟地、甘草等,能補養(yǎng)機體,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治療虛證及拘急疼痛證候。
2.以下哪項是溫熱藥長期給藥引起機體的變化
A、心率減慢
B、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降低
C、痛閾值降低
D、驚厥閾值升高
E、腦內興奮性神經(jīng)遞質含量降低
參考答案: C
解析:由寒涼藥或溫熱藥引起的寒證或熱證模型動物,也可見到類似于寒證或熱證病人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的異常變化。寒證和熱證模型動物給予電刺激后,寒證大鼠痛閾值和驚厥閾值升高,表明動物中樞處于抑制狀態(tài),而熱證大鼠痛閾值和驚厥閾值降低,表明動物中樞興奮功能增強。
3.苦味藥所含主要成分是
A、蛋白質
B、有機酸
C、生物堿
D、鞣質
E、揮發(fā)油
參考答案: C
解析:苦味藥主入肝經(jīng)。以含生物堿和苷類成分為主。
4.馬錢子的中毒癥狀主要表現(xiàn)是
A、心血管系統(tǒng)
B、泌尿系統(tǒng)
C、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
D、呼吸系統(tǒng)
E、消化系統(tǒng)
參考答案: C
解析:馬錢子會引起急性中毒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毒性反應。常見的中毒癥狀為唇舌和肢體發(fā)麻、頭痛、眩暈、煩躁不安、意識模糊、抽搐、驚厥、昏迷、瞳孔縮小或放大、牙關緊閉,甚至死亡。
5.以下哪項是相畏配伍的目的
A、減少個體差異
B、更易吸收
C、加速分布
D、減少毒性
E、協(xié)同作用
參考答案: D
解析:相畏、相殺配伍能減低或消除毒性。
6.以下不屬于妊娠禁忌藥物的是
A、肉桂
B、黃芩
C、桃仁
D、大黃
E、附子
參考答案: B
解析:根據(jù)藥物對孕婦和胎兒危害程度不同,可分為禁用和慎用兩類。禁用藥大多是毒性較大或藥性峻烈的藥物,例如水蛭、虻蟲、三棱、莪術等。慎用藥大多是破氣、行滯、通經(jīng)、活血以及辛熱、滑利、沉降的藥物,如桃仁、大黃、附子、肉桂等。
7.“四氣”不包括
A、涼
B、溫
C、熱
D、平
E、寒
參考答案: D
解析:中藥藥性理論是中藥理論的核 心,是中醫(yī)藥基本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導中醫(yī)臨床用藥的重要依據(jù)。中藥藥性理論主要包括四氣(四性)即寒、熱、溫、涼。
8.A、枇杷仁
B、洋金花
C、馬錢子
D、蟾酥
E、枳實
第1題上述對造血系統(tǒng)有毒性反應的是
參考答案: B
解析:對造血系統(tǒng)的毒性反應:常見的毒性癥狀有白細胞減少、粒細胞缺乏,溶血性貧血、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甚至死亡等。對造血系統(tǒng)有毒性的中藥有洋金花、芫花、斑蝥、狼毒、雷公藤等。
第2題上述對呼吸系統(tǒng)有毒性反應的是
參考答案: A
解析:對呼吸系統(tǒng)的毒性反應:常見的中毒癥狀有呼吸困難、咳嗽咳血、急性肺水腫、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甚至窒息死亡。可致中毒的中藥有:苦杏仁、桃仁、李子仁、枇杷仁、白果、商陸等。
9.以下關于寒涼藥藥理作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抑制內分泌系統(tǒng)功能
B、加強基礎代謝功能
C、具有抗感染、抗腫瘤作用
D、抑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
E、抑制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
參考答案: B
解析:寒涼藥或溫熱藥可通過影響垂體-甲狀腺軸功能和細胞膜鈉泵(Na+,K+-ATP酶)活性,而糾正熱證(陰虛證)或寒證(陽虛證)異常的能量代謝。熱證或陰虛證病人基礎代謝偏高,寒涼藥能糾正該類病人的基礎代謝功能。
10.以下藥物對肝臟無毒性的是
A、茵陳
B、雷公藤
C、黃藥子
D、蒼耳子
E、青黛
參考答案: A
解析:蒼耳子、黃藥子、苦楝子、雷公藤以及獨活中所含花椒毒素、青黛中所含靛玉紅等可引起肝臟損害。
萬題庫下載丨微信搜"萬題庫衛(wèi)生資格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