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護理
考試大綱要求
1.概述* |
(1)病因與分類 (2)病理生理 |
掌握 |
(3)臨床表現(xiàn) (4)治療要點 |
熟練掌握 | |
2.外科常見的休克 |
(1)低血容量性休克 (2)創(chuàng)傷性休克 (3)感染性休克 |
掌握 |
3.護理* |
(1)護理評估 (2)護理措施 |
熟練掌握 |
l 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實踐能力考核內容
第一節(jié) 概述*
★★【病因與分類】
根據病因休克分為5類: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經源性、過敏性休克。其中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創(chuàng)傷性)和感染性休克在外科休克中最常見。
★★【病理生理】
各類休克共同病理生理基礎是有效循環(huán)血量銳減和組織灌注量不足,以及由此導致的微循環(huán)、代謝改變和內臟器官繼發(fā)性損害。
1.微循環(huán)變化:微循環(huán)收縮期為休克代償期,微循環(huán)擴張期為休克抑制期,微循環(huán)衰竭期為休克失代償期,可發(fā)生DIC(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2.代謝改變:代謝性酸中毒。
3.內臟器官繼發(fā)性損害:多器官功能衰竭是休克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受累器官包括肺 (ARDS)、腎(ARF)心、腦、肝、胃腸道等。
★★★【臨床表現(xiàn)】
休克早期:神志清楚,精神緊張,口渴明顯,脈搏細快,血壓正;蛏愿,脈壓縮小,尿量正常;休克失代償期:意識模糊,面色蒼白,四肢濕冷,脈搏細弱或摸不清,收縮壓<70mmHg,尿量減少或無尿。
★★★【治療要點】
1.一般緊急措施:大出血控制出血,保持呼吸道通暢,取中凹位,保暖,盡量少搬動等。
2.快速擴容,先晶后膠是抗休克最重要、最基本的措施。
3.積極處理原發(fā)病:恢復血容量后及時手術治療原發(fā)病,或邊抗休克邊手術。
4.糾正酸堿平衡失調:重度休克、酸中毒明顯、擴容療效不佳需用堿性藥。
5.應用血管活性藥物:慎用血管收縮藥;血管擴張劑必須在容量補足而四肢循環(huán)不佳時使用。
6.改善微循環(huán):DIC早期用肝素抗凝,DIC晚期使用抗纖維蛋白溶解藥。
7.應用激素:嚴重休克及感染性休克。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