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先露
面先露的診斷
臨床表現
胎兒顏面部不能緊貼子宮下段及宮頸,引起子宮收縮乏力,產程延長。由于顏面部骨質不易變形,容易發(fā)生會陰裂傷。頦后位可發(fā)生梗阻性難產,處理不及時時,可治子宮破裂。
腹部檢查
因胎頭極度仰伸入盆受阻,胎體伸直,宮底位置較高。頦前位時,恥骨聯合上方為過度仰伸的頸部,胎頭輪廓不清。在孕婦腹前壁容易捫及胎兒肢體,因胸部向前挺,胎心由胸部傳出,故在胎兒肢體側的下腹部聽得最清楚。頦后位時,于恥骨聯合上方可捫及胎兒枕骨隆突與胎背之間有明顯凹溝,胎心較遙遠而弱。
肛門檢查及陰道檢查
可觸到高地不平、軟硬不均的顏面部,若宮口開大時可觸及胎兒口、鼻、顴骨及眼眶,并依據面部所在位置
確定其胎位
B型超聲檢查
可看到過度仰伸的胎頭,確定胎頭枕部及眼眶的位置,可以明確面先露并能確定胎位。
分娩機制
在骨盆入口平面很少發(fā)生面先露,通常是頦先露在胎頭下降過程中胎頭進一步仰伸而形成面先露。分娩機制包括:仰伸、下降、內旋轉及外旋轉。
頦右前位時,胎頭以前囟頦徑銜接于骨盆入口左斜徑上,下降至中骨盆平面。胎頭極度仰伸,頦部為最低點,向左前方旋轉45°,使頦部達恥骨弓下,形成頦前位。當先露部達盆底,頦部抵住恥骨弓,胎頭逐漸俯曲,使口、鼻、眼、額、頂、枕相繼自會陰前緣娩出,經復位及外旋轉,使胎肩及胎體相繼娩出。( 圖中左側半部為頦前位可以自勉)
面先露分娩機制
頦后位時,若能內旋轉135°,可以頦前位娩出;若內旋轉受阻,稱為持續(xù)性頦后位,足月活胎不能經陰道自然娩出。(圖中右側半部為持續(xù)性頦后位,不能自然娩出)
頦橫位時,多數可向前旋轉90°為頦前位娩出,而持續(xù)性頦前位不能自然娩出。
面先露對母兒的影響
對產婦的影響
頦前位時,因胎兒顏面部不能緊貼子宮下段及宮頸內口,常引起宮縮乏力,導致產程延長;顏面部骨質不能變形,容易發(fā)生會陰裂傷。頦后位時,導致梗塞性難產,若不及時處理,造成子宮破裂,危機產婦生命。
對胎兒及新生兒的影響
由于胎頭受壓過久,可引起顱內出血、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胎兒面部受壓變形,顏面皮膚青紫、腫脹,尤以口唇為著,影響吸吮,嚴重時可發(fā)生會厭水腫影響吞咽及呼吸。新生兒生后保持仰伸姿勢達數日之久。生后需加強護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