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進入人體無菌組織或器官的內窺鏡,活檢鉗應達到的消毒滅菌水平
A.消毒
B.清潔
C.去污染
D.滅菌
E.洗滌
22.3歲以內小兒直腸測溫時,肛表插入的深度為
A.1~2 cm
B.2~3 cm
C.4~5 cm
D.6~7 cm
E.8~9 cm
23.出現(xiàn)鏈霉素過敏反應時,使用葡萄糖酸鈣的目的是
A.收縮血管,增加外周阻力
B.松弛支氣管平滑肌
C.使毒性癥狀減輕
D.興奮呼吸中樞
E.緩解皮膚瘙癢
24.內窺鏡室的分區(qū)包括
A.診察區(qū)、洗滌消毒區(qū)、清潔區(qū)
B.清潔區(qū)、無菌區(qū)、污染區(qū)
C.污染區(qū)、半清潔區(qū)、清潔區(qū)
D.污染區(qū)、清潔區(qū)、無菌區(qū)
E.診察區(qū)、清潔區(qū)、無菌區(qū)
25.以下描述完整準確的護理目標是
A.使患者1周內下床活動
B.護士協(xié)助患者下床活動
C.患者在幫助下能下床活動
D.2周內借助支撐物下床活動
E.患者能下床活動
26.護士發(fā)現(xiàn)病人缺乏某方面的知識,下列陳述正確的是
A.知識缺乏
B.知識缺乏(特定的)
C.知識缺乏:與患糖尿病有關
D.知識缺乏:缺乏有關糖尿病健康行為的知識
E.知識缺乏:與缺乏糖尿病健康行為的知識有關
27.下列哪項符合臨床死亡期的特征
A.腎功能衰竭
B.呼吸衰竭
C.各種反射消失
D.意識不清
E.肌力0級
28.瀕死期病人會出現(xiàn)
A.呼吸停止
B.反射性反應消失
C.各系統(tǒng)功能紊亂
D.新陳代謝相繼停止
E.體溫下降,接近室溫
29.為防止交叉感染,具有針對性的措施是
A.無菌操作環(huán)境要清潔,寬敞,定期消毒
B.進行無菌操作時要戴帽子、口罩,必要時穿無菌衣,戴無菌手套
C.進行無菌操作時要先明確無菌區(qū)與非無菌區(qū),無菌物品的概念
D.一份無菌物品只供一人一次使用
E.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分開放置,用無菌持物鉗夾取無菌物品
30.患兒,玩耍時不慎割破手指,醫(yī)囑TAT肌肉注射,St.患兒行TAT過敏試驗結果陽性,正確的處理是
A.禁用TAT注射
B.先準備好搶救物品,然后直接注射TAT
C.再做過敏試驗并在對側手臂做0.9%氯化鈉溶液對照試驗
D.吸氧,注射抗過敏藥物
E.采用脫敏療法注射TAT
21.答案D解析:《消毒管理辦法》規(guī)定:凡進入人體無菌組織或器官的醫(y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達到滅菌水平。
22.答案B解析:3歲以內小兒測溫以肛溫為主,插入深度以2~3 cm為宜,過深肛表易折斷造成損傷,過淺測量不準確。
23.答案C解析:主要考查鏈霉素過敏反應的處理措施,使鏈霉素可與鈣離子結合,減輕毒性癥狀是使用葡萄糖酸鈣的目的,因此C為正確答案。
24.答案A解析:《內鏡清洗消毒操作技術規(guī)范》規(guī)定:內鏡室應分診察區(qū)、洗滌消毒區(qū)、清潔區(qū)。
25.答案D解析:護理目標的陳述由四個部分組成:主語、謂語、行為標準、條件狀語。其中主語指護理對象,可以省略;謂語指護理對象能完成的可觀察到的行為;行為標準指護理對象完成此行為的程度,包括時間、距離、速度等;條件狀語指護理對象完成此行為必須具備的條件。選項A缺乏條件狀語;選項B主語不正確;選項C缺乏行為標準;選項E缺乏相應標準和條件狀語;只有D敘述完整。
26.答案D解析:確定知識缺乏的診斷,應該采用的正確的陳述方式是“知識缺乏:缺乏……方面的知識”。
27.答案C解析:臨床死亡期表現(xiàn)為心跳、呼吸完全停止,各種反射消失,瞳孔散大,但各種組織細胞仍有微弱而短暫的代謝活動。
28.答案C解析:瀕死期機體各系統(tǒng)的功能發(fā)生嚴重障礙,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腦干以上部位的功能處于深度抑制狀態(tài);其他項屬于死亡期的臨床表現(xiàn)。
29.答案D解析:《無菌技術操作原則》規(guī)定:一份無菌物品只供一人一次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30.答案E解析:由于TAT的特異性,沒有可替代的藥物,故對試驗結果為陽性的患者,通常采用脫敏注射法。在一定時間內,用少量抗原多次消耗體內的抗體,使之全部消耗掉,最終將全部藥液注射后,患者不產生過敏反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