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1年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考點匯總
1.閉合性損傷:挫傷、扭傷、擠壓傷、爆震傷。
2.開放性損傷:擦傷、刺傷、切割傷、裂傷、撕脫傷、火器傷。
3.愈合類型:
(1)一期愈合:創(chuàng)緣對合整齊、愈合快、功能良好。
(2)二期愈合:愈合時間長、瘢痕明顯、功能欠佳(創(chuàng)傷大、壞死多、并發(fā)感染)。
4.影響修復因素:局部因素中傷口感染是最常見的原因,全身性因素主要有營養(yǎng)不良。
5.輔助檢查:影像學檢查(X線、B超、CT、MRI等)對深部組織等有輔助診斷價值。
6.治療原則:
全身治療 |
積極抗休克、保護器官功能、營養(yǎng)支持、預防感染和破傷風等 | |
局部治療 |
閉合性損傷 |
如骨折脫位=及時復位+妥善固定+功能鍛煉;如顱內血腫、內臟破裂等,應緊急手術 |
開放性損傷 |
清潔傷口及早清創(chuàng)縫合、應用抗生素,傷后12h內用破傷風抗毒素 | |
清創(chuàng)術爭取傷后6~8h內施行,污染較輕、頭面部的傷口、早期已用抗生素等,清創(chuàng)縫合可延長至傷后12h |
7.護理措施:
(1)急救原則:保存生命第一,恢復功能第二,顧全解剖完整性第三。
(2)搶救生命:優(yōu)先處理危及生命的緊急情況,如心跳驟停、窒息、活動性大出血、張力性或開放性氣胸、休克、腹腔內臟脫出等。
(3)判斷傷情:迅速進行全面、簡略且有重點的檢查,注意有無內臟損傷。
(4)呼吸支持:清理呼吸道,維持呼吸通暢。
(5)止血:壓迫、加壓包扎、用止血帶(每隔0.5~1h放松2~3min,防止肢體壞死)等。
(6)維持循環(huán):抗休克(止痛、止血和擴容)。
(7)包扎傷口:顱腦、胸部、腹部傷應用無菌敷料或干凈布料包扎,封閉開放性氣胸的胸壁傷口,用敷料或器具保護腹腔脫出的內臟。
(8)固定骨折:夾板或代用品。
(9)安全轉運:①疑有脊柱骨折應三人以平托法或滾動法將病人平臥于硬板床上,防止脊髓損傷;②胸部損傷重者宜取傷側向下的低斜坡臥位,以利健側呼吸;③轉運途中病人的頭部應朝后(與運行方向相反),避免腦缺血突然死亡。
8.傷口換藥順序:先清潔傷口、再污染傷口、最后感染傷口。
9.換藥次數:一期縫合術后2~3日換藥1次,肉芽組織生長良好傷口1次/日,或1次/隔日,感染傷口1次/日或數次。
10.淺表肉芽傷口處理:
(1)肉芽生長健康→鹽水棉球擦后等滲鹽水紗布或凡士林紗布覆蓋。
(2)肉芽生長過度→剪平后以棉球壓迫。
(3)肉芽水腫→5%氯化鈉溶液濕敷。
(4)膿液多而稀→0.1%依沙吖啶或0.02%呋喃西林紗布濕敷。
(5)膿液稠厚而多→硼酸溶液(優(yōu)瑣)等濕敷。
了解2020護考證書領取
萬題庫下載 | 微信搜"萬題庫執(zhí)業(yè)護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