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腫瘤護理措施
1術前護理了解病人對所患甲狀腺疾病的感受和認識,對擬行治療方案的想法。告知病人甲狀腺腫瘤手術的必要性、手術的方法、術后的注意事項及疾病的預后等,并指導病人練習頭頸過伸位。必要時,剃除其耳后毛發(fā),以便行頸淋巴結清掃術。
2術后護理密切觀察病人生命體征的變化,觀察傷口滲血情況,注意引流液的量和顏色,更換浸濕的敷料,了解病人有無神經損傷;病人血壓平穩(wěn)或全麻清醒后取半坐臥位,以利呼吸和引流切口內積血;放置引流管者,予以正確連接引流裝置;指導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肺部并發(fā)癥;飲食可先給予病人少量溫或涼水,若無嗆咳、誤咽等,可給予便于吞咽的微溫流質飲食,以后逐步過渡到半流、軟食;行頸淋巴結掃清的病人,切口愈合后應開始肩關節(jié)和頸部的功能鍛煉;幫助病人面對現(xiàn)實,在積極治療的同時,指導病人調整心態(tài);對于甲狀腺全切除的病人,應早期給予足夠量的甲狀腺素制劑;行頸淋巴結掃清除的病人,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疼痛不適時可給予鎮(zhèn)靜止痛,以保證休息。若癌腫較大、長期壓迫氣管,可造成氣管軟化,術后尤應主注意病人的呼吸情況,床旁備氣管切開包和無菌手套,一旦發(fā)現(xiàn)病人有窒息的危險,立即行氣管切開并床旁搶救
解剖、生理概要
(一)解剖
甲狀腺位于甲狀軟骨下方的氣管兩側,分左右兩葉,中間以峽部相連,由內外兩層被膜包裹,在甲狀腺的背面,兩層被膜的間隙內一般附有4個甲狀旁腺。成人甲狀腺重約20~30g。由于甲狀腺借外層被膜固定于氣管和環(huán)狀軟骨,還借兩葉上極內側的懸韌帶懸吊于環(huán)狀軟骨,故做吞咽動作時,甲狀腺可隨之上下移動,臨床上常以此了解頸部腫塊與甲狀腺的關系。
甲狀腺的血供主要來自兩側的甲狀腺上、下動脈。甲狀腺上、下動脈與咽部、喉部、氣管及食管的動脈分支存在廣泛的吻合支,故手術結扎兩側甲狀腺上、下動脈后,殘留的甲狀腺和甲狀旁腺仍有足夠的血液供應。甲狀腺有甲狀腺上、中、下3條主要靜脈。甲狀腺淋巴回流至頸深淋巴結。甲狀腺周圍有來自迷走神經的喉返神經和喉上神經,喉返神經穿行于甲狀腺下動脈的分支之間,支配聲帶運動,手術中在處理甲狀腺下動脈時容易造成該神經的損傷;喉上神經的內支分布于喉黏膜,外支支配環(huán)甲肌,與甲狀腺上動脈貼近行走,手術中在分離、結扎甲狀腺上動脈時可造成該神經損傷。
(二)生理
甲狀腺具有合成、貯存和分泌甲狀腺素的功能。甲狀腺素分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和四碘甲狀腺原氨酸(T4)2種,與甲狀腺球蛋白結合,貯存于甲狀腺濾泡中。甲狀腺素的主要作用是參與人體物質和能量代謝。甲狀腺的功能受大腦皮層下丘腦垂體前葉系統(tǒng)的調控。垂體前葉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TSH)能促進甲狀腺素的合成,加速其分泌;而TSH的分泌又受血液中甲狀腺素濃度的影響,當甲狀腺素分泌過多或大量給予時,能抑制TSH的分泌,這種反饋調節(jié)維持了下丘腦垂體前葉甲狀腺軸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當體內碘缺乏或過剩時,甲狀腺本身還具有改變甲狀腺素產生和釋放的自身調節(jié)系統(tǒng)。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