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是應用藥物或其他方法,使病在手術時痛覺暫時消失,為手術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的技術。理想的麻醉要求安全、無痛、精神安定和適當?shù)募∪馑沙凇B樽韺κ中g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麻醉藥物卻對機體的生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干擾,有時還會發(fā)生意外,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認真做好麻醉前準備、麻醉中配合和麻醉后護理,從而提高麻醉和手術過程中病人生命的安全性。
(一)麻醉的分類(★★★)
麻醉的種類很多,按照麻醉作用范圍可分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兩大類。椎管內麻醉屬于局部麻醉范疇,但習慣上自成一類
(二)麻醉前準備(★★★★)
麻醉前準備:是保障病人的安全和麻醉、手術順利進行的重要措施之一,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麻醉方法的選擇 麻醉醫(yī)師及手術醫(yī)師根據(jù)病情、手術部位,并結合麻醉者的經驗及物質條件選擇麻醉方法。一般原則是淺表小手術常用局部浸潤及區(qū)域阻滯麻醉;上肢較大手術選用臂叢神經阻滯;頸部手術多用頸叢神經阻滯或局麻加強化;胸壁、腹部、下肢大手術宜用硬膜外麻醉;臍以下手術也可用腰麻;會陰、肛門手術可選用骶麻或鞍麻;顱內手術用全麻;胸內手術多用氣管內麻或復合麻醉;心臟直視手術采用人工低溫和體外循環(huán)復合麻醉;兒童手術常用全麻或基礎麻醉加局麻。高血壓等病人不宜用蛛網膜下腔麻醉。護士應了解一般原則,以便做好麻醉前配合,并對病人進行有關健康指導。
2.評估病人對麻醉的耐受力 麻醉前,麻醉醫(yī)師和護士應訪視病人,了解病人的健康史及身體狀況,特別是重要臟器的功能。
3.心理護理 病人對手術和麻醉一般都有顧慮,有時甚至產生緊張、畏懼的情緒反應。護理人員應正確評估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并針對其實際心理狀態(tài)進行解釋、說服和安慰,態(tài)度應和藹可親,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并將麻醉和手術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和可能遇到的不適作適當交代,使病人了解麻醉方法及麻醉后的反應,以取得合作,并消除對麻醉的恐懼與不安心理。
4.飲食控制 麻醉前常規(guī)禁食12h,禁飲水4~6h,防止麻醉時發(fā)生嘔吐誤吸或窒息的危險。
5.麻醉前用藥
(1)抗膽堿藥:能抑制呼吸道分泌,保持呼吸道通暢。有防止迷走神經反射亢進作用,避免術中心動過緩或心搏驟停。故常用于全麻和椎管內麻醉。是全麻前不可缺少的用藥。常用藥物為阿托品0.5mg或東莨菪堿0.3mg,麻醉前30min肌內注射。由于該類藥物抑制汗腺分泌和影響心血管活動,甲亢、高熱、心動過速病人不宜使用。
(2)催眠藥:有鎮(zhèn)靜、催眠和抗驚厥作用,并能防治局麻藥毒性反應。故為各種麻醉前常用藥物。一般用苯巴比妥鈉0.1g(成人劑量),麻醉前30m in肌內注射。
(3)安定、鎮(zhèn)靜藥:有鎮(zhèn)靜、催眠、抗焦慮、抗驚厥及中樞性肌肉松弛作用,也有一定的抗局麻藥毒性的作用。成人常用地西泮5~10mg或氟派利多(氟哌啶)5mg,麻醉前30min肌內注射。
(4)鎮(zhèn)痛藥:能增強麻醉效果,減少全麻藥用量,并減輕椎管內麻醉的內臟牽拉痛,于局麻前使用,可強化麻酵效果。成人常用哌替啶(嘜啶),50~100mg,肌內注射或嗎啡5~10mg皮下注射。因嗎啡有抑制呼吸中樞的副作用,故小兒、老年人應慎用,孕婦、呼吸功能障礙者禁用。
例題:
有減少呼吸道分泌作用的麻醉前用藥是
A.阿托品
B.苯巴比妥鈉
C.安定(地西泮)
D.哌替啶
E.氯丙嗪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