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程序的內涵
護理程序是指以增進或恢復人類健康為目標所進行的一系列護理活動。它涵蓋了幾個方面:是一種有理論根據的、有目標的、系統(tǒng)的、動態(tài)的、并能進行評價的護理方法;它是有關思維與行動的特殊方式;它是一種系統(tǒng)的解決問題的過程,用以發(fā)現(xiàn)、預防和解決存在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為護士使用知識及技能進行護理工作提供了框架。
護理程序學說認為,對病人的護理活動應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是一個綜合的、動態(tài)的具有決策和反饋功能的過程。
1.綜合
指護理活動是一個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體,運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系統(tǒng)觀察法、解決問題方法等學科的綜合知識處理病人健康行為反應的問題。
2.動態(tài)
指護理活動是根據病情和健康狀況的變化而采用不同的護理措施。
3.決策
指護理計劃、護理措施是對病人存在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的需要,由護士作出決策。
4.反饋
指采取護理措施后的結果又將反過來影響和決定下一步的護理決策和措施。
護理程序需要相應的支持理論,如一般系統(tǒng)論、人的基本需要層次論、溝通理論、適應理論等。這些理論實用于護理程序的不同步驟,如溝通理論實用于護理評估,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人的基本需要層次論適用于護理診斷的排列順序和制定護理計劃,一般系統(tǒng)論構成護理程序的框架。護理程序作為一個開放系統(tǒng),與周圍環(huán)境互相作用。病人的健康狀況是一個輸入信息,通過評估、計劃和實施,輸出病人健康狀況的信息,經過護理評價結果來證實計劃是否正確。如果病人尚未達到健康目標,則需要重新收集資料、修改計劃,一直到病人達到預期的目標,護理程序才告停止。因此,護理程序是一個循環(huán)的系統(tǒng)工程。
護理程序的運用
通過實施整體護理,科學地運用護理程序,增加了與病人接觸的機會,促使我們更多地去學習相關知識,有效的提高了護理質量,同時也改善了護患、護護、醫(yī)護關系。
現(xiàn)就護理程序的五個步驟談些看法:
一、評估:責任護士能在病人入院后迅速與病人或其家屬溝通,掌握第一手材料,如:一般情況、住院經過、醫(yī)療診斷、陽性體征、生活自理能力等,并在本班完成記錄,向下個班次交代清楚觀察、執(zhí)行、宣教內容。如果有一種表格,既能陳述病人情況,為護理診斷與計劃提供依據,又避免與住院病歷首頁相重復,甚至產生誤差,既“言多必失”,我們的工作就要方便的多。
二、診斷:以從接觸、了解到逐步標準化,并能按馬斯諾層次需要論順序排列,能找到充足的資料支持護理診斷,并通過護理手段達到預期目的。
三、計劃:能對每個病人情況進行系統(tǒng)和周密的思考,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對每個病人提供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但記錄中不明確的詞語如“了解”、“掌握”、“欠佳”等有待探索,我個人認為,“能夠復述”、“按要求達到……”、“進食后無不適”較適用。
四、實施:能準確、及時、靈活實施計劃,從直接提供護理——協(xié)助完成——家屬參與——病人自覺執(zhí)行的過程多在入院后1——2天內完成,由管床護士每天督促執(zhí)行并檢查結果,如實記錄,準確及時,具有連續(xù)性。但記錄重復太多,如PIO記錄中PI與計劃單幾乎完全重復,而且記錄與計劃互相牽制。記錄不但繁復耗時,也大大地影響了護理病歷的質量。
五、評價:修改診斷、計劃實施不及時、收集的新資料沒有準確的記錄方式,難以查閱。出院指導過于草率,如果有書面材料陳述宣教內容,如:治療效果、注意事項、預防再骨折、下地時間、負重時間、鍛煉中的不適如何處理、不按規(guī)定可能造成的后果、營養(yǎng)、休息等,讓病人帶回,使整體護理在病人完全康復前不致于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