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2025年初級護師考試精選考點資料下載
輸液外滲是指在輸液管理過程中,非故意地造成腐蝕性藥物或溶液進入血管周圍組織,而不是進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在外科病房:1000個靜脈輸液外滲中,有38個引起了皮膚壞死。在輸注強刺激性藥物如:靜脈高營養(yǎng)液、50%葡萄糖、20%甘露醇、多巴胺、葡萄糖酸鈣、碳酸氫鈉、青霉素、血制品等滲漏時,未被及時發(fā)現(xiàn)或處理不當,可致皮下組織壞死,甚至留下永久性瘢痕。
靜脈輸液外滲的原因
1.穿刺部位選擇不當:選擇關節(jié)部位穿刺,由于患兒活動頻繁,針頭容易移位。
2.固定不牢:膠布或敷料松動未及時更換或穿刺部位固定方法不正確。
3.血管使用不合理:血管細,輸入高滲液體,刺激性大的液體或輸注速度過快、過長。
4.藥物因素:主要藥物酸堿度,滲透壓濃度以及藥物毒性大的影響。
5.感染:病人自身免疫系統(tǒng)不健全,抵抗力低下或穿刺部位消毒不嚴格,易發(fā)生感染。
靜脈輸液外滲的表現(xiàn)
1.一般表現(xiàn)
局部皮膚顏色蒼白或紅暈,繼之腫脹。頭皮外滲局部腫脹,容易及早發(fā)現(xiàn)。四肢靜脈外滲呈彌散性腫脹,以針尖為中心向四肢均勻擴散不易察覺,所以要對比兩側左右肢粗細,彈性和色澤。
2.化學物質(zhì)外滲表現(xiàn)
主要指高滲糖、氨茶堿、20%甘露醇、硫酸鎂、5%碳酸氫鈉、鉀鈣類。這類藥液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它能使毛細血管致密度增加,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破壞毛囊,使局部皮膚有鈣化點,形成硬結。
3.血管收縮劑外滲表現(xiàn)
以多巴胺,腎上腺素類,通常這類藥液輸入30分鐘后可出現(xiàn)注射靜脈顏色發(fā)白,呈條索狀延伸或樹枝狀延伸,時間長會使血管色素沉著,條索狀硬化失去彈性。
4.高分子性質(zhì)外滲表現(xiàn)
主要是抗生素類,青霉素,頭孢,去甲萬古霉素等。這類藥液濃度高會造成針尖周圍呈缺血性蒼白色,局部皮膚缺血時間長,皮膚呈青色紫色甚至發(fā)黑壞死。
5.營養(yǎng)性物質(zhì)外滲表現(xiàn)
蛋白制劑,血制品及脂肪乳,氨基酸,水樂維他,微量元素制劑等。這類一旦外滲,局部腫脹血管紅腫變黑,彈性差,不容易短時間恢復。如在關節(jié)部位影響肢體活動。
靜脈輸液外滲的處理方法
首先應立即停止輸液,盡量回抽外滲液體,及時對癥處理,局部制動并抬高患肢,更換部位穿刺,加強巡視并注意保暖。
針對滲出藥液性質(zhì)分別進行處理:
首先應立即停止輸液,盡量回抽外滲液體,及時對癥處理,局部制動并抬高患肢,更換部位穿刺,加強巡視并注意保暖。
針對滲出藥液性質(zhì)分別進行處理:
小范圍外滲
(1)外滲的藥液對組織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輔助治療的藥液,可以用濕熱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鎂濕敷,腫脹很快就會消退;如果所剩的藥液不多,可以一邊觀察,一邊濕敷,如不再繼續(xù)外滲,可以堅持到輸液完成。
(2)輸入的藥液為血管活性藥,局部腫脹雖不明顯,但發(fā)紅、蒼白、疼痛明顯的,必須立即更換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續(xù)濕敷,紅腫也會很快消失。
大范圍外滲
(1)輸入的藥液為刺激性大的藥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動,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鎂或95%的酒精持續(xù)濕敷,配合理療,局部封閉,亦可用相對應的藥物相拮抗,如縮血活性管藥物多巴胺、間羥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外滲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鈣劑可用50%的硫酸鎂、山莨菪堿(654-2)濕敷。
(2)化療藥物外滲時應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鹽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釋,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腫脹、壞死。
(3)局部水皰,水皰小未破潰的盡量不要刺破,可用碘伏外涂;水皰大的,碘伏消毒后用無菌注射器抽去水皰里的滲出液,再用碘伏外涂、外敷。
↓↓點擊下方鏈接領取[初級護師]真題/考點/模擬題等資料>>>
更多護師資料可加微信wantiku229免費領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