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4年10月自考《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主觀題匯總
第三章 辛亥革命
極高頻知識點
1.論述孫中山三民主義學說的基本內容及其意義。(論述題)
(1)主要內容:①民族主義,包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二是變“次殖民地”的中國為獨立的中國。②民權主義即“創(chuàng)立民國”。指推翻封建君主專
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③民生主義即“平均地權”;痉桨甘牵汉硕ǖ貎r,按價征稅,漲價歸公,按價收買。(2)意義:一個比較完備的民主主義的革命綱領,推動了革命思想的傳播和革命運動的發(fā)展。
2.1905至1907年資產階級革命派與改良派的論戰(zhàn)及意義。(論述題)
(1)論戰(zhàn)主要問題: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這是論戰(zhàn)的焦點。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實行共和。③要不要社會革命。(2)這場論戰(zhàn)以革命派的勝利告終。(3)意義:①劃清了革命與改良的界限。②使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和三民主義思想得到了更加廣泛的傳播。
3.論述辛亥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論述題)口訣:思變清帝國
(1)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國的統(tǒng)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在中國的統(tǒng)治,為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2)結束了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3)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4)推動了近代中國社會變革,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促進了社會風氣的改變和人們的精神解放。(5)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高頻知識點
4.1912年建立的南京臨時政府是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革命政權。(簡答題)(1)在人員構成上,資產階級革命派控制著政權。(2)其實行的各項政策措施,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愿望和利益。(3)臨時參議院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法典。
5.試述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的歷史局限性。(論述題)
(1)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的革命綱領。不僅沒有明確的反帝綱領,甚至幻想以妥協(xié)退讓來換取帝國主義的承認和支持。只強調反滿和建立共和政體,并沒有認識到反對整個封建統(tǒng)治階級,把政權交給了同樣是封建勢力代表的袁世凱。 (2)沒有充分發(fā)動和依靠民眾。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軍農民群眾,反而指責農民“行為越軌”,致使中國民主革命的主力軍農民沒有被動員起來,革命的根基相當單薄。 (3)沒有建立堅強有力的革命政黨。同盟會的組織松懈,派系紛雜,缺乏一個統(tǒng)一和穩(wěn)定的領導核心。
6.辛亥革命失敗后,孫中山為捍衛(wèi)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成果所進行的斗爭。(簡答題)(1)反對袁世凱刺殺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發(fā)動“二次革命”。 (2)反對袁世凱稱帝,發(fā)動護國運動。(3)反對北洋軍閥破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拒絕恢復國會,發(fā)動第一次、第二次護法運動。
中頻知識點
7.簡述清末“新政”的主要內容。(簡答題)
(1)改革官制,整頓吏治;(2)改革兵制,訓練新軍,各省籌建武備學堂,裁汰綠營和防勇;(3)改革學制,提倡新學,從1906年起廢除科舉考試;(4)獎勵工商,興辦實業(yè),頒布《商律》。
8.辛亥革命時期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階級基礎和骨干力量。 (簡答題)
(1)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階級基礎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2)其骨干力量是一批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3)這個群體是隨著19世紀末20世紀初清政府興學堂、派留學生而逐漸形成的。
9.興中會的成立及其誓詞。(簡答題)
(1)成立: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組織——興中會。(2)誓詞: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
10.資產階級革命派在與改良派論戰(zhàn)中存在的歷史局限性是什么?(簡答題)
(1)革命派未能認清帝國主義的本質,不僅不敢旗幟鮮明地提出反帝口號,反而希望爭取帝國主義的支持。
(2)革命派停留在對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對民主建政的深入認識。
(3)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對封建主義聯(lián)系起來,從而無法真正解決農民土地問題。
11.簡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簡答題)口訣:黨、人、綱都不行
(1)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的革命綱領。(2)沒有充分發(fā)動和依靠民眾。(3)沒有建立堅強有力的革命政黨。同盟會的組織松懈,派系紛雜,缺乏一個統(tǒng)一和穩(wěn)定的領導核心。
相關推薦:
2024年自考精選考點資料 ※ 學習打卡 ※ 萬題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