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第一節(jié) 世界的物質性
一、 對世界統一性的不同認識
在哲學史上,對世界的統一性問題始終存在著不同的認識。
唯物主義 —— 物質本體論
唯心主義 —— 精神本體論
二元論 —— 世界有兩個本質,精神和物質彼此獨立平衡
不可知論 —— 世界的本質問題是不可知的
實證主義 —— 本體論問題是哲學應予拒斥的形而上學的假問題
人類實踐和科學的歷史證明,只有唯物主義對世界統一性的認識才是正確可靠的。
舊唯物主義的缺陷:機械的、形而上學的、不徹底、不完備的
二、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提出了自己正確地理解物質概念的方法論原則。他指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對對象、顯示、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沒有把人的活動本身理解為對象性的活動!)
物質概念是任何唯物主義哲學的最為基本的范疇,是建造全部體系的基石。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一種唯物主義,它對于物質概念的規(guī)定,自然也在自己的整個理論體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意義,對于這一意義,從以下幾方面把握:
首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概念體現了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是構成徹底化的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出發(fā)點。
其次,馬哲對于物質概念的理解體現了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
再次,馬哲的物質概念體現了本體論與認識論的統一,為認識論奠定了唯物主義的堅實基礎。
馬哲對于物質概念的這一規(guī)定,堅持了唯物主義哲學路線,繼承了以往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并將其提高到現代唯物主義的水平。
三、 現實世界的客觀實在性
目前仍然有兩個重要的領域,長期成為唯心主義同唯物主義對現實世界的客觀實在性問題相抗衡的陣地。這兩個領域是:同人的主觀活動相聯系的社會歷史,現代科學所發(fā)現的微觀粒子運動。
人類社會的客觀實在性:
社會存在是由現實的人、自然環(huán)境以及人所創(chuàng)造的生產工具等物質實體要素所構成的有機系統,它的本質內容就是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方式。社會存在具有客觀實在性。
微觀領域的客觀實在性:
唯心主義 —— 歪曲科學的成就,否認微觀世界的客觀實在
馬哲 —— 自然科學在當代的所有成就都是對辯證唯物主義的新的證實,微觀世界是客觀物質世界整個大系統的一個層次、一個組成部分,同宏觀世界一樣,具有客觀實在性。
第二節(jié) 物質世界的存在方式
一、 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
A、哲學運動觀的首要問題是什么在運動,即運動的主體是什么。
〈1〉唯心主義和宗教 —— 只存在精神的運動,或者是精神產生了物質的運動,運動的主體是精神。
* “唯能論”的爭論 —— 一是主張“能量是唯一的實在和物質與精神的本原”;二是否定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即主體。
〈2〉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 否認運動是物質所固有的、貫徹始終的本質屬性,認為事物本來是不運動不變化,后來即便有所變化,也只是由于外力的推動而引起數量上的增減和位置的移動。
* “宇宙熱寂論”的爭論 —— 從終點上否認世界的運動。認為宇宙最后必將歸于絕對靜止。
〈3〉馬哲 —— 把運動理解為存在的根本方式,從物質和運動彼此統一的高度理解世界,堅持物質和運動彼此不可分割的觀點。
B、運動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問題。
〈1〉運動是絕對的、永恒的、無條件的。絕對運動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泉源?浯箪o止否定運動的絕對性,必然導致形而上學的不變論。
〈2〉靜止(平衡、穩(wěn)定)是暫時的、有條件的,是相對的。相對靜止是運動的特殊形式和量度,是物質分化的前提和條件?浯蠼^對運動否定相對靜止,必然導致相對主義和詭辯論。都是片面、錯誤的。
二、 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基本形式
物質世界運動的基本形式是時間和空間。
時間是指物質運動的持續(xù)性、間隔性和順序性。任何事物的存在總是一個過程,運動都有一定的速度。同時,事物運動的不同狀態(tài)又以彼此存在的間隔長短、順序先后表現著相互聯系的關系。
空間是指物質運動的廣延性、伸張性。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一定的體積,活動都有一定的范圍。同時,任何事物與它并村的事物之間都各占一定的位置和規(guī)模,表現著相互作用的關系。
唯心主義 —— 否認時間空間客觀性
舊唯物主義 —— “絕對時空”觀,割裂時空與物質運動的不可分割的聯系
辯證唯物主義時空觀 —— 關于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表現形式和普遍特性的觀點,深刻地反映了人類對時空本質的正確認識:
第一,時間、空間、物質、運動之間彼此不可分離。
第二,時間、空間的客觀性表現為它們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絕對性和具體形態(tài)的相對性,是絕對和相對的辨證統一。
第三,割裂時間、空間同物質運動之間具體的、辨證的聯系,是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在時空觀上的共同特征。
三、物質世界的無限性
辨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中包含了對物質形態(tài)的多樣性及其運動變化的永恒性的肯定,它認為物質世界本質上是無限的,是由無數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及其運動在空間和時間上的有限和無限的辨證統一所體現的無限。
科學的發(fā)展不斷地證實著時空的無限性。有兩個基本事實:一是科學已經證實物質不滅、質量和能量守恒與轉化是物質世界的普遍規(guī)律;二是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是不斷擴展的。這兩個基本事實為出發(fā)點和前提,必然引出物質運動和轉化的無限性及作為物質存在形式的時空的無限性的結論。
唯物辯證法認為時空既是有限的,又是無限的,是有限和無限的對立統一。有限和無限不是彼此隔斷、絕對對立的,而是相互轉化的。整個物質世界的無限性由無數具體物質運動的有限時空所構成,并且通過各種有限時空的不斷生滅、轉化表現出來。一方面,無限要以有限為前提。另一方面,有限也要以無限為前提。任何有限時空都是無限時空的環(huán)節(jié)和部分,有限包含著無限。
相關鏈接:
2020自考報名方法 ※ 2020年自考報名條件 ※ 各地自考政策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