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9年自考《經濟思想史》筆記串講匯總
第二章 歐洲中世紀的經濟思想
概 述
歐洲中世紀的經濟思想也就是歐洲封建社會的經濟思想。所以首先我們要知道中世紀指的是什么,他的含義是什么,對于這個問題,不同的教科書對他的界定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們應該知道:古羅馬帝國公元416年開始發(fā)生戰(zhàn)爭,滅亡以后公元5世紀西歐各個國家從奴隸社會開始進入封建社會,一直到15世紀、16世紀的時候封建制度開始解體,也就是說,歐洲中世紀的經濟思想指的從公元5世紀到17世紀中期將近1200多年,這個跨度的歷史,所以西歐中世紀指的是從公元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5世紀左右,嚴格來講就是到英法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建立之前這個時間跨度內都把他叫做歐洲中世紀,或者叫西歐中世紀,西歐中世紀也是西歐封建社會形成發(fā)展和繁榮的時期。歐洲中世紀還可以分為封建社會的早期繁盛期和晚期,所謂的早期就是從公元5世紀到10世紀;所謂的繁盛期就是從11世紀到15世紀,所謂的晚期就是從15世紀末到17世紀中期,晚期也是封建社會解體和資本主義生產萌芽產生的過度時期。
一、西歐封建制度概況
封建社會生產關系的繼承是封建主(地主)占有土地和不完全地占有生產者——農奴。農奴勞動是封建社會生存的基礎。西歐封建社會自下而上形成一個復雜龐大的等級結構,其中最底層是依附于土地的農民,即農奴。再往上,則為小貴族、騎士、男、子、伯、候、公、王,最后為帝。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等級是貴族與教士。農民等級則沒有權利。因此,在這兩個階級之間,不斷地展開殘酷的斗爭。
二、封建社會早期的經濟思想
從5世紀末到10世紀末,是西歐封建社會的早期。這段時期經濟思想的特征是封建主為大地產辯護,而農民起義和各種神秘主義的宗教異端則力圖維護原始公社所有制。反映這種情況的重要史料有:6世紀的《薩利克法典》、8世紀末查理大帝的《莊園敕令》、9世紀薩克森農民大起義的資料。前兩者是研究這一時期經濟思想的最可靠的文獻。
1.保護原始公社土地的集體所有制。《薩利克法典》規(guī)定土地歸農村公社馬克所有。公社農民只在一定條件下?lián)碛幸环莞睾筒莸氐氖褂脵。土地使用權可以世襲,但不許轉讓或出售,土地的最后處理權仍然屬于村社集體!端_利克法典》作了種種規(guī)定保障集體所有制不受侵犯。
2.保障自由法蘭克人的人身自由及其私有財產。
3.《薩利克法典》既保留了氏族經濟思想的殘余,也表現(xiàn)出一些早期封建主義萌芽的特征。
《莊園敕令》是8世紀末查理大帝為整頓領地而對王室莊園管理人所下的一份詔令,在《薩利克法典》之后約300年左右。
1.確定莊園組織所有權。
2.對生產經營問題作了詳盡的規(guī)定。
3.主張采取各種方法剝削農奴。
三、西歐中世紀城市經濟思想
西歐從11世紀起進入封建社會的極盛時期(至15世紀末結束)。許多城市的出現(xiàn)是這一歷史時期最重要的事件。它使得西歐的經濟思想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
新經濟思想最初是伴隨著所謂“城市公社革命”而產生的。這場“革命”從11世紀末開始,在12—13世紀,不同地區(qū)仍然斷斷續(xù)續(xù)地進行著。這是新興的城市為擺脫封建主的統(tǒng)治而爆發(fā)的一場包括武裝斗爭在內的“革命”。首先這次革命是反對西歐封建制度的,所以在起義過程中,城市公社提出的經濟綱領首先是在城市的領土內消滅農奴制度。
經濟綱領的第二要點,是要求承認所謂城市法權。市場法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市場法作了種種規(guī)定來防止封建主和各種罪犯對商人的勒索和搶劫,使城市工商業(yè)可以在安定的有保障的條件下發(fā)展。
第二個是行會經濟思想。行會與城市興起有關系。在西歐封建社會中期,在興起來的城市當中,居民的主體是手工業(yè)者,當然整個社會當中大部分的居民還主要是農民、農奴。但是在興起來的城市里大部分的居民是興起來的手工業(yè)者,這些手工業(yè)者從事不同的行業(yè),比如從事食品生產的,從事紡織的等不同的行業(yè),為了維護他們的行業(yè)的利益,為了保護他們這種生產可以有序的進行,他們就慢慢組織起來形成各種各樣的行會,行會就是由此而來的。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