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論氣節(jié)》
本文闡述了“氣”與“節(jié)”的概念及兩者之間關系的歷史演變,論證了氣是敢作敢為、積極,節(jié)是有所不為、消極的這一中心論點,成一家之言。作者提倡知識分子應該持有以“氣”為主的具有“正義感”和“行動”的新的氣節(jié)觀,表達了他對知識青年的殷切期望。故此,對本文的重點內(nèi)容進行掌握就非常必要,尤其是在了解上述觀點之后,還應該注意把握好以下問題:
1.本文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
本文寫于1947年,是一篇講演稿,當時全國還沒有解放。1948年,朱自清一家陷入饑荒,但他毅然拒絕了美國的糧食,寧愿餓死,表現(xiàn)了崇高的愛國精神,他用自己的“行”實踐了他的“言”。
2.本文的論證方法及對應詞語的應用
本文的論證方法主要是歸納法,但作者在進行論證時,又應用了大量的對應詞語,從而體現(xiàn)了歷史方法與邏輯方法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作者注意判斷與分析的寫作特點,這是本文的難點內(nèi)容,需要掌握。
(1)論證方法。本文主要運用了歸納論證方法。文章首先從“氣”與“節(jié)”這兩個獨立概念的歷史演變中歸納出“氣”是戰(zhàn)斗的、“節(jié)”是消極的論點。接著通過列舉歷史上的“士”與今日知識分子在氣節(jié)問題上的種種表現(xiàn),歸納出“氣是敢作敢為、積極的和節(jié)是有所不為、消極的”這一結論。從而從氣節(jié)的理論和節(jié)氣的實踐這兩個方面闡明了論點。
(2)對應詞語的應用。本文中使用了較多具有對應關系的詞語,使中心論點更加鮮明。例如:“氣”是敢做敢為的、積極的、動的、變化的,“節(jié)”是有所不為的、消極的、靜的、不變的:“禮”的精神是“節(jié)”,跟“和”配合著,“樂”的精神是“和”,跟“節(jié)”配合著:“忠節(jié)”表現(xiàn)在犯顏直諫,甚至犧牲殉國,造就的是失敗的英雄,“高節(jié)”表現(xiàn)在不愿和在朝的人合作,逃避現(xiàn)實,造就的是明哲保身的自了漢和虛無主義者:“氣重于節(jié)”是說清末民初的知識分子集團參加了維新運動或革命運動,“節(jié)重于氣”是說“五四”以后的知識分子獲得獨立地位,成為自由職業(yè)者。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