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點擊查看:2017年自學考試《法學概論》章節(jié)知識要點匯總
1、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與基本義務?基本權利:1平等權2政治權利和自由(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享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社會經(jīng)濟權利(勞動權、休息權、物質幫助權)4教育、科學、文化權利和自由5人身權利和自由6宗教信仰自由7監(jiān)督權和取得賠償權;玖x務:1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2遵守憲法和法律3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保守國家機密4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5依照法律服兵役6依照法律納稅
2、犯罪及特征?犯罪構成?要件有哪些?犯罪是指嚴重危害我國社會,觸犯刑法并且應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特征: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刑罰處罰性。犯罪構成,是指刑法規(guī)定的,決定某一具體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所必須具備的一切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的總和。構成要件:犯罪客體,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的主觀方面。
3、合同生效的要件?是指已經(jīng)成立的合同產(chǎn)生法律效力應當具備的條件。包括:當事人須有締約能力,即締約主體要合格;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具備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4、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是什么?我國《民法通則》對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怎樣規(guī)定的?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夠以自己的行為獨立參加民事法律關系,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我國《民法通則》根據(jù)自然人的具體情況,按照年齡、智力及精神健康情況,將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劃分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三種。
5、正當防衛(wèi)及構成的條件。正當防衛(wèi)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chǎn)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人所采取的必要的防衛(wèi)行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必須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chǎn)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實行防衛(wèi);必須是對不法侵害行為實行防衛(wèi);必須是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行為實行防衛(wèi);必須是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行防衛(wèi);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危害。
6、共同犯罪人的種類。主犯,指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從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犯罪分子。脅從犯,指被脅迫參加犯罪的犯罪分子。教唆犯,指用引誘、慫恿、收買、威嚇等手段,故意唆使他人實行犯罪的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