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篇法:又稱章法,是文法層面的類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體語言構成法則。
2、辭格層面:是文學語言組織的基本層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現力并帶有一定規(guī)律性的表現程式的運用狀況。
3、文學形象的概括性:文學形象能夠傳達豐富的內在意蘊的功能稱為文學形象的概括性。
4、典型環(huán)境:指充分體現現實關系真實風貌的人物的生活環(huán)境。它包括以具體獨特的個別性反映出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現實關系總情勢的大環(huán)境;又包括由這種歷史環(huán)境形成的個人生活的具體環(huán)境。
5、虛實相生:這是意境的結構特征。虛與實本是一對哲學范疇,應用于意境理論中,實境指逼真描寫的景、形、境,虛境指由實境誘發(fā)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的空間。虛境通過實境來實現,實境要在虛境的統(tǒng)攝下來加工,虛實相生成為意境獨特的結構方式。
6、象征意象化:營構文學象征意象的原則和方法叫象征意象化。它是象征意象創(chuàng)造的必經之途,即在抽象思維的指導下追求意象應合,不惜以荒誕的幻象求得意念的真實。
7、荒誕性:這是文學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指藝術家有意創(chuàng)造出不合常理、不合常形的形象以達到揭示某種哲理或觀念的目的。
8、文學形象:是指文本中呈現的具體的感性的、具有藝術概括性的,體現著作家審美理想的、能喚起人的美感的人生圖畫。
9、典型:是指寫實型作品言語系統(tǒng)中呈現的顯出特征的富于審美魅力的含有豐厚歷史意蘊的性格。又稱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10、特征化:在寫實型作品中,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東西,加以藝術強化、生發(fā)的過程,叫做“特征化”,這是創(chuàng)造典型的基本方法。
11、意境:指抒情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
12、象征意象:文學象征意象是指以表達觀念或哲理為目的,以象征為基本表現手段的,具有荒誕性和審美求解性的藝術形象。
13、敘事:就是通過語言組織起人物的行動和事件,從而構成藝術世界的文學活動。
14、故事時間:故事時間是故事中事件接續(xù)的前后順序,也就是故事中所虛構的事件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時間過程,這個時間的順序和長短是由所講述的故事內容給出的。
15、文本時間:是敘述文本中敘述語言排列的前后順序,或者說是讀者閱讀文本所依照的順序;這個時間實際上是敘述語言本身的前后順序和長短。
16、敘述視角:敘述視角是敘述語言中對故事內容進行觀察和講解的特定角度。敘述視角的特征通常是由敘述人稱決定的,主要有四種:第一人稱敘述、第二人稱敘述和第三人稱敘述及人稱或視角變換敘述。
17、敘述標記:是文本中出現的對于理解故事來說具有標記作用的敘述手段。
18、故事:是敘述內容的基本成分。組成故事的要素包括社會生活中的事件、由這些事件組織成的因果線索完整的情節(jié),發(fā)生這些事件的具體場景這三個主要方面。
19、結構:是故事的各個部分組成的整體存在形態(tài)。敘事作品中結構可以分為兩層:一層是表層結構,即敘事文本自身的結構;另一層是深層結構,即超出敘事文本的文化結構。
20、敘述功能:是根據人物在情節(jié)過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規(guī)定的人物行為模式。對敘述功能的研究問題是俄國形式主義學派的普洛普在民間故事和童話的形態(tài)研究中提出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