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農學派理論體系的特點:
1.封建外觀:重農學派用資產階級眼光來分析資本主義生產,體現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但由于當時法國封建制度仍占統(tǒng)治地位,封建貴族和土地所有者還擁有巨大權勢,因此在重農體系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以封建制度的土地所有權的統(tǒng)治來表現的。
封建外觀表現在:
第一,他們的理論反映的是資本主義生產,但是看起來農業(yè)資本家卻像是封建土地所有者的一個佃戶。
第二,他們的經濟政策主張反映的是資產階級的要求,但是看起來卻像是在為封建土地所有者的利益打算。
第三,他們即不反對君主,也不反對上帝,也不反對封建土地所有者,看起來他們似乎是封建秩序的維護者。
2.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是重農主義的整個經濟思想體系的基礎,所謂自然秩序既包括自然規(guī)律,也包括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社會規(guī)律。自然秩序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此外,重農主義還提出與自然秩序相對立的人為秩序,是指由人的意志所決定的,表現為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各種政治經濟制度和法令規(guī)章。重農主義認為:自然秩序是判斷一個社會健康與否的標準。如果人為秩序與自然秩序一致,社會便處于健康狀態(tài);反之,人為秩序違反自然秩序,社會便處于疾病狀態(tài)。
重農學派主張的“自然秩序”實際是理想化的資本主義社會。他們認為,私有財產及人身自由是“自然秩序”新規(guī)定的人類的基本自然權利。
重農學派主張的“自然秩序”觀點也帶有意志和安排,是只有“開明君主”才能實行的。
這種觀點把君主的作用放到十分重要的地位。
3.重農觀點:重農主義者繼承了其他先驅者重視農業(yè)的思想,認為社會財富是從土地上生產出來的農產品,農業(yè)是社會財富的真正源泉。
四、魁奈的經濟學說
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年)是法國重農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領袖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魁奈做過醫(yī)生,做過學徒,還做過宮廷御醫(yī)。六十歲左右時,魁奈對經濟學產生了興趣,而且對經濟學才有所貢獻。
比較有名的著作《谷物論》、《經濟表》。
(一)等價交換的觀點
1.觀點:認為在“自然秩序”下商品交換是等價的,商品交換不能成為財富的來源。
2.進步意義:在經濟思想史上,首次提出這一觀點,魁奈對財富的研究,從流通領域到生產領域。
但在價值問題上,魁奈比起配第和布阿吉爾貝爾來有所退步。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