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jié) 行為治療的常用技術(shù)與方法
一、放松訓練(重點)
1.漸進發(fā)一肌肉放松方法
2.肌肉緊張/放松方法
3.呼吸放松方法
4.其他放松方法
(1)冥想放松
(2)引導意象性放松
(3)催眠放松
(4)生物反饋放松方法
二、系統(tǒng)脫敏
1.系統(tǒng)脫敏,是指通過秩序漸進的過程逐步消除焦慮、恐怖狀態(tài)及其他不適反應的一種行為療法。它是由沃爾佩首創(chuàng)的,稱作“交互抑制療法”或“對抗性條件反射”。
2.系統(tǒng)脫敏技術(shù)主要包括三個程序,即:
(1)幫助來訪者學會一種與焦慮反應相對抗的松馳反應并可熟練掌握;
(2)將來訪者的各種不適反應,根據(jù)嚴重的程度按由弱到強的次序排列,即確定其等級;
(3)按不適反應的等級逐漸加油引起不良反應的刺激強度,同時要求來訪者全身放松。具體步驟是:
1)讓來訪者掌握自我放松的技術(shù)
2)建立引起焦慮與恐懼不良反應情境及情緒感受的等級層次。主觀程度可用主觀感覺尺度來度量,即SUD.
3)脫敏治療的實施。
具體方法可包括:
、傧胂笙到y(tǒng)脫敏
當前一事件的SUD下降達到標準之后,再對下一個等級的引發(fā)焦慮事情進行了同樣的脫敏訓練。要完成整個的脫敏訓練治療,往往需要多次的連續(xù)治療,通常每次的治療時間在30分鐘左右;脫敏訓練所涉及的等級事情一般不宜過多。
、诂F(xiàn)實系統(tǒng)脫敏。也稱接觸脫敏法,整個操作過程與想象系統(tǒng)脫敏類似,只是讓來訪者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了脫敏。
三、厭惡療法又稱為對抗素性條件反射治療,是將某種負性(不愉快)刺激及厭惡反應一來訪者的非適應性行為(要矯正的行為)結(jié)合起來,從而使來訪者因感到厭惡而最終放棄該行為。
1.電擊厭惡治療
2.藥物厭惡治療
3.機械厭惡治療
4.想象厭惡治療
四、滿灌療法
1.滿灌療法又稱為沖擊療法。是讓來訪者暴露在使其感到強烈恐懼或焦慮情緒的各種不同刺激情境中的一種行為治療方法。
2.滿灌療法的治療的過程,是在保證來訪者身心安全的前提下,將來訪者“完全置于”最感到焦慮、恐懼的事物或情境之中,讓其面對和體驗這種焦慮的感受,并保持相當長的時間,而且在此過程中不允許來訪者逃避,直到來訪者逐漸適應于該事物或情境——焦慮或恐懼有所下降為止,并最終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反應的治療目的。
五、模仿學習與角色扮演
1.模仿學習的主要原理是來自社會學習理論,即個體可以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而習得復雜行為的原理。
2.角色扮演是指在治療者的指導下,以排演現(xiàn)實生活短劇的形式,重現(xiàn)被治療者問題行為出現(xiàn)的場景,讓被治療者身臨其境地進入角色,使其在行為過程和關(guān)系互動中學習改變自己舊有的行為模式、探索和掌握新的行為模式,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