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政策類型方面,政策是對先前政策目標和手段的突破性改變,它要求決策者敢于創(chuàng)新,勇于進取,這種政策是( )
A.激進性政策
B.保守性政策
C.實質性政策
D.象征性政策
12.在政策系統(tǒng)中,直接或間接地參與政策制定等過程的個人、團體或組織,是( )
A.政策主體
B.政策客體
C.政策環(huán)境
D.政策對象
13.相比較而言,政策執(zhí)行中執(zhí)行人員的基本素質要求不包括( )
A.政治素質
B.歷史素質
C.身體素質
D.能力素質
14.公共政策作為一門學科,其創(chuàng)立者是( )
A.拉斯韋爾
B.馬克思
C.德洛爾
D.列寧
15.政策執(zhí)行中的______,主要是指執(zhí)行機構之間、執(zhí)行機構與有關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執(zhí)行人員之間、執(zhí)行人員與目標群體之間為實現(xiàn)政策目標所進行的信息交換。( )
A.政策反饋
B.政策溝通
C.政策調整
D.政策學習
二、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1.利益集團
2.(政策規(guī)劃中的)效益原則
3.政策法律化
4.保守(型)政策
5.政策評估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簡述政策評估中的事實標準的主要內容。
2.一般說來,政策過程主要包括哪幾個階段?
3.政府制度賦予了公共政策的哪些特征?
4.簡述政策終結心理方面障礙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
四、論述題(本大題15分)
試述政策執(zhí)行主要特征。
五、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15分)
請仔細閱讀下列材料,然后運用所學公共政策原理回答相關問題。答題時一定要結合該材料,當然也可作必要的延伸,但必須觀點正確、自圓其說。
個人所得稅(簡稱“個稅”,下同)自1993年到2006年以前一直以800元為起征點。2006年1月1日起,個稅起征點上調至1600元,而在2008年初再次上調了400元。無疑這樣的上調步幅偏小。何以至此?根源還是我們的公共管理機構未從政策意識的起點位置開始愛民,沒有真正在立規(guī)制策的開始便在頭腦上筑就一種“還富于民”的現(xiàn)代公共意識。
從政文明與智慧告訴我們,制定任何民生政策,都應具有一種全局性、前瞻性、能動性,不能總是在CPI(居民消費指數)一年年甚至一月月攀升后再被動應對;不該總是要等到廣大民眾面對飆升的肉價空手而回后,才來挖肉補瘡式的倉促改進。個稅起征點不是一個冰冷的數字,它是一支富有感情的百姓冷暖“溫度計”,理應隨民眾的民生實情而真情互動。要讓它靈動,就須動態(tài)把脈住物價消費指數的步子,掌握著公民的收支狀況。
我們需要盡快完善公民財產申報等一系列相關配套制度,個人申報不留“特殊通道”,做到官民一致。再建立和完善個人所得賬戶,讓個稅起征點與當前民生可以負擔的現(xiàn)實同步,實時動態(tài)掌握公民家庭成員的收入狀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以人為本、削峰填谷,打破壟斷格局、實現(xiàn)行業(yè)分配上的大體公平,才能使高收入者一個不漏地成為納稅的主力,從而達到個人所得稅的“寬稅基、嚴征收”的境界。
請回答:
(1)個稅起征點近年屢次上調,說明在政策制定方面我們主要存在著何種問題?
(2)根據該材料,你認為“以人為本”、“還富于民”的個稅政策應該是什么?
相關推薦:2010年10月自考試題及答案發(fā)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