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
課程代碼:0000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 )
A.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關系問題
B.經(jīng)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問題
C.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
D.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問題
2.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直接理論來源是( )
A.古希臘羅馬哲學 B.英國唯物主義哲學
C.法國啟蒙哲學 D.德國古典哲學
3.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傳播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革命的影響
B.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介紹
C.它能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
D.它能適應中國社會實踐發(fā)展的需要
4.設想沒有運動的物質是一種( )
A.形而上學觀點 B.唯心主義觀點
C.庸俗進化論觀點 D.相對主義觀點
5.人工智能出現(xiàn)和發(fā)展的哲學意義在于( )
A.否定了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
B.證明了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
C.否定了電腦與人腦的本質區(qū)別
D.證明了電腦在整體上超過人腦
6.哲學上的二元論的錯誤在于否認( )
A.世界的統(tǒng)一性
B.世界的運動變化
C.物質和運動的不可分割性
D.時間和空間的不可分割性
7.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觀與自然科學物質結構理論的關系屬于( )
A.高級和低級的關系 B.一般和個別的關系
C.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D.簡單和復雜的關系
8.“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即只承認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否認事物之間的區(qū)別。這是一種
。 )
A.形而上學觀點 B.相對主義觀點
C.唯心主義觀點 D.唯物主義觀點
9.區(qū)分新舊事物的標志在于,它( )
A.是不是在新時代產生的 B.是不是具有新的特點
C.是不是得到多數(shù)人的承認 D.是不是符合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
10.下列選項中,包含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思想的是( )
A.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B.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
C.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D.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