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被認為是"科學化課程開發(fā)理論的奠基者和開創(chuàng)者"的教育家是( )
A.泰羅 B.博比特
C.查特斯 D.坦納
2.維果茨基認為,好的教學應當先于發(fā)展、引導發(fā)展,其實質在于創(chuàng)造( )
A.實際發(fā)展區(qū) B.潛在發(fā)展區(qū)
C.最近發(fā)展區(qū) D.遠景發(fā)展區(qū)
3.在第三次技術革命和信息時代,科學與技術的關系表現為( )
A.主導與依附的關系 B.平等與共存的關系
C.對等與融合的關系 D.獨立與對等的關系
4.課程水平組織的基本標準是( )
A.連續(xù)性 B.順序性
C.階段性 D.整合性
5.以"陷入\'價值中立性\'誤區(qū)的科學技術盲目發(fā)展所帶來的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和社會生活的異化"作為直接社會背景而產生的課程形態(tài)是( )
A.STS課程 B.輪形課程
C.國際理解教育課程 D.環(huán)境教育課程
6.支配課程實施的忠實取向的是( )
A.技術理性 B.實踐理性
C.解放理性 D.理論理性
7.以下"體現不同性質的教育和不同階段的教育的價值"的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標
C.課程目標 D.教學目標
8.德國教育家拉伊和梅伊曼主張把教育教學研究建立在生物學、生理學、實驗心理學的基礎上,運用實驗、觀察和統(tǒng)計方法,從而使教育學成為"科學的教育學",這種"科學的教育學"被稱為( )
A.理性教育學 B.思辨教育學
C.實驗教育學 D.活動教育學
9."有意義學習"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布盧姆 B.麥克尼爾
C.馬斯洛 D.奧蘇伯爾
10.主動適應論的基本觀點認為學校課程( )
A.是使學習者適應當代社會生活的工具
B.不斷改造著社會生活
C.不斷建構出新的社會生活經驗
D.是使學習者脫離當代社會生活的工具
11."只談論某一知識領域的結論,而不是集中于知識的探究本身",這是布魯納所說的 ( )
A.學習準備 B.學科結構
C.中間語言 D.發(fā)現學習
12.教師向學生作出一定的活動、行動、態(tài)度以供學生仿效的教學方法,被稱為( )
A.示范 B.呈示
C.展示 D.口述
13.被稱為課程領域中"主導的課程范式"的是( )
A.泰羅主義 B.概念重建主義課程范式
C.泰勒原理 D.惠勒原理
14.要恰當處理學科知識與課程內容的關系就意味著要實現( )
A.學科邏輯與兒童心理邏輯的統(tǒng)一 B.當代生活與未來生活的統(tǒng)一
C.學科發(fā)展與兒童需求的統(tǒng)一 D.社會生活與兒童需求的統(tǒng)一
15.經驗課程發(fā)展的最新理論形態(tài)是( )
A.浪漫自然主義經驗課程論 B.當代人本主義經驗課程論
C.自然經驗主義經驗課程論 D.活動課程論
16.從研究方法上來看,行動研究屬于( )
A.量的研究 B.質的研究
C.課堂研究 D.實驗研究
17.在非指導性教學中,教師的身份是( )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進者 D.指導者
18.泰勒認為,"學習者與他能夠作出反應的環(huán)境中的外部條件之間的相互作用"即是( )
A.學習經驗 B.學習環(huán)境
C.學習條件 D.學習目的
19."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以課堂為主渠道的交往過程",這一命題中對師生關系的理解是 ( )
A.教師主體學生客體的關系 B.學生主體教師客體的關系
C.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關系 D.教師與學生是交互主體的關系
20.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概念是( )
A.STS課程 B.隱性課程
C.附帶學習 D.副學習
21.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構成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的要素有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 )
A.主體 B.資源
C.腳手架 D.意義建構
22.社會本位綜合課程的典型范例是( )
A.相關課程 B.融合課程
C.廣域課程 D.輪形課程
23.情境教學認為測驗不應獨立于問題解決的過程,而應采用與教學過程、與教學情境融為一體的評估,這種評估方法稱為( )
A.總結性評價 B.目標游離評價
C.場合驅動評價 D.內在評價
24.把課程分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運作的、經驗的五個不同層次的課程論專家是 ( )
A.古德萊德 B.帕里斯
C.斯金納 D.蘭德
25.按照美國課程理論專家派納的觀點,20世紀70年代以來課程研究的范式正從"課程開發(fā)范式"轉變?yōu)?( )
A.課程解讀范式 B.課程理解范式
C.課程實施范式 D.課程評價范式
26.杜威提出實現課程與教學一體化的具體途徑是 ( )
A.上課 B.訓練
C.主動作業(yè) D.被動作業(yè)
27."實踐性課程"的開發(fā)方法是( )
A.決策 B.審議
C.建構 D.協(xié)商
28.被稱為"暗箱式評價"的評價類型是( )
A.診斷性評價 B.形成性評價
C.質的評價 D.效果評價
29.由英國課程論專家斯騰豪斯提出的旨在"鼓勵教師對課程實踐的反思批判和發(fā)揮創(chuàng)造作用"的課程實施原則是( )
A.目標原則 B.過程原則
C.量力性原則 D.思想性原則
30.最早以心理學為科目本位課程提供理論基礎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齊 B.赫爾巴特
C. 福祿倍爾 D.哈爾尼希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