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
1.劉知幾曾明確指出(《 》)所載,“皆典、謨、訓、誥、誓、命之史”,屬于檔案文獻匯編。
A.周禮 B.尚書 C.論語 D.春秋
2.檔案文獻的挑選包括對檔案文獻的( )和對檔案文獻稿本(或版本)的選擇兩個方面。
A.加工 B.取舍 C.查找 D.考訂
3.按照歷史事件發(fā)展的階段設類編排檔案文獻,反映了檔案文獻內容之間的( )
A.“橫”的聯(lián)系 B.“縱”的聯(lián)系 C.邏輯聯(lián)系 D.“縱橫”聯(lián)系
4.對檔案文獻編纂出版物開本大小的確定屬于裝幀設計中的( )
A.裝訂設計 B.版式設計 C.美術設計 D.工藝設計
5.對于匯編內不完整的檔案文獻,應在( )中寫明損壞、涂改或缺損等情況。
A.注釋 B.題解 C.標題 D.備考
6.在檔案文獻標題結構的代碼中,“N”這一漢語拼音字母代表( )成分。
A.作者 B.受文者 C.文種 D.內容
7.通過諸多方面的典型檔案材料,從不同角度共同說明匯編題目,這些典型材料因其側重不同,被稱為典型材料的( )
A.多樣性 B.相對性 C.連續(xù)性 D.本質性
8.檔案文獻編纂的成果通過傳播網(wǎng)絡成為( )系統(tǒng)的一個組成部分。
A.社會物流 B.社會法制 C.社會文化 D.社會教育
9.檔案文獻編纂工作的性質可判定為,其是屬于一種( )的工作。
A.組織行為 B.法律行為 C.著作行為 D.行政行為
10.考訂檔案文獻時應盡力以( )為依據(jù),避免因所依據(jù)材料的不確而導致考訂結論的錯誤。
A.原始檔案 B.經(jīng)加工出版的檔案匯編
C.名人學者的專著 D.權威部門的報刊雜志
11.將一定時期職官的變化按時間順序排列即為( )
A.人物傳記年表 B.年譜 C.機構沿革 D.大事年表
12.讀者通過索引可以迅速、集中地查到匯編內( )
A.檔案文獻的標題 B.某一名詞的所有出處
C.檔案文獻的來源 D.檔案文獻的史料價值
13.在橫排本中將注文置于注釋對象同頁版心下端,是為( )
A.夾注 B.篇后注 C.文尾注 D.腳注
14.檔案文獻內容考訂的首要目標是( )
A.作者情況 B.史實真?zhèn)?nbsp; C.時間記載 D.常理公理
15.檔案信息系統(tǒng)是開放的、動態(tài)的,它應不斷適應現(xiàn)實實踐活動的需要而改變自身的存在狀態(tài)和( )
A.社會功能 B.內部結構 C.外部環(huán)境 D.表現(xiàn)形式
16.出版社終審同意出版后,將檔案文獻出版物底稿發(fā)給設計人員進行裝幀設計,是為( )
A.交稿 B.發(fā)排 C.發(fā)稿 D.發(fā)行
17.宋代學者鄭樵在( )中總結了前人查找文獻資料的經(jīng)驗,提出了較為科學、實用的查找檔案文獻的“求書八法”。
A.《文史通義》 B.《通志》 C.《史通》 D.《文獻通考》
18.堅持寧多勿漏的原則時務必掌握好標準,做到( )
A.多多益善 B.凡檔皆收 C.博約得當 D.無限牽連
19.匯編中的簡要目錄多用在( )的檔案文獻。
A.全錄式 B.節(jié)錄式 C.選輯式 D.簡輯式
20.章學誠在《丙辰札記》中說:“點句之法,( )以前已有之”。
A.西周 B.秦 C.漢 D.唐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選項中有二至五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無分。
21.選擇事實載入年表,應本著( )的原則。
A.依次羅列
B.大事突出
C.要事不漏
D.事無巨細
E.點面結合
22.全面地獲取檔案信息、科學地利用檔案信息,已成為( )人的認識,使人的認識得以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A.產(chǎn)生 B.擴展 C.發(fā)現(xiàn) D.重復 E.深化
23.清人張之洞認為“善本”包括( )
A.足本 B.祖本 C.精校精注本 D.舊本 E.繕本
24.孔子有關編纂檔案文獻的見解包括( )
A.述而不作 B.六經(jīng)皆史 C.多聞闕疑 D.先作叢目 E.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25.在標示檔案文獻標題的作者成分時,下列( )是正確的。
A.原件上作者具名使用代號的,一般應使用正式名稱
B.標示作者職銜時,一律使用主職、實銜
C.文件有兩個以上作者時,應全部標出
D.對某些重要文件的作者,應標明其全稱
E.不得將歷史上的機關名稱、官銜現(xiàn)代化
26.選材工作中應將( )等不同類型的檔案文獻結合選用,以便多角度反映匯編主題。
A.虛實材料
B.點面材料
C.正面與反面材料
D.不同種類材料
E.觀點、內容相互對立材料
27.影響編纂題目采取何種發(fā)行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A.讀者對象
B.內容重要程度
C.材料密級
D.篇幅大小
E.編纂水平
28.排印是逐字成版的印刷工藝,檔案文獻需按( )出版時,應采用排印方式。
A.原跡傳真 B.規(guī)范字式 C.仿摹字式 D.譯文文本 E.大型匯編
29.協(xié)助司馬光撰寫《資治通鑒》的同編修是( )
A.劉恕 B.劉歆 C.劉分攵 D.范祖禹 E.范仲淹
30.題解的內容可以涉及( )
A.對檔案原標題的特殊說明
B.對文獻形成過程的必要說明
C.對文獻形成歷史背景的簡要介紹
D.對文獻價值及其歷史意義的基本評述
E.對標題成分的補充交代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1.年表
32.典型材料
33.間接檔案全宗
34.比次之書
35.編輯說明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36.簡述檔案文獻標題的作用。
37.簡述“偽《古文尚書》”的產(chǎn)生及考訂過程。
38.簡述匯編內索引的結構與種類。
39.簡述檔案文獻科學歸類的要求。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1分)
40.試論檔案文獻編纂在檔案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41.試述如何從檔案記載的現(xiàn)象看到問題的本質?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