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初期新文化運動的實質是( D )
A新文學運動 B民主、民權運動 C反封建禮教的運動 D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運動
22. 大革命開始時的革命根據(jù)地在何處?B
A.湖南 B.廣東 C.廣西 D.江西
23、《文學改良芻議》一文的作者是( A )
A、胡適 B、陳獨秀 C、魯迅 D、李大釗
24.在中國近代史上,共和政體確立的標志是(B )
A.湖北軍政府成立 B.南京臨時政府成立C.清帝退位 D.袁世凱當選為臨時大總統(tǒng)
25.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xiàn)的標志是(D )
A.1921年底孫中山會見共產國際代表馬林
B.1922年陳獨秀等共產黨人參加改組國民黨會議
C.1923年中共“三大”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D.1924年中國國民黨“一大”召開
26. 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口號C
A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 B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 C民主與科學 D民主與法制
27. 中國同盟會政治綱領中"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實質意義是 C
A、反清復明 B、反滿興漢 C、反對民族壓迫 D、反對封建統(tǒng)治
28. 清末的"預備立憲"與維新派主張的君主立憲的主要區(qū)別是 B
A、維護君主制度 B、維護君主專制 C、仿效歐美政體 D、緩和國內矛盾
29. 1911年4月在廣州發(fā)生的起義所以被稱為“黃花崗起義”是因為C
A起義是在黃花崗發(fā)動的 B起義軍去進攻設在黃花崗的清軍要塞
C起義中犧牲的烈士后被葬在黃花崗 D起義是在黃花崗失敗的
30. 袁世凱暗殺國民黨領袖宋教仁后,孫中山發(fā)動了B
A.護國運動 B.“二次革命”
C.護法運動 D.中華革命黨的起義
相關推薦:
2018年自考法律基礎與思想道德修養(yǎng)單選習題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