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下列文章中主要運用對比論證方法的是 【 CD 】
A.《寡人之于國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傳序》
D.《論毅力》
E.《咬文嚼字》
22.下列《吃飯》一文中論據(jù)之間,構(gòu)成相似聯(lián)想關(guān)系的有 【 ABCDE】
A.吃飯中,以需要掩飾享受
B.結(jié)婚中,以娶人掩飾謀財
C.藝術(shù)上,以實用掩飾享樂
D.政治上,以民意掩飾野心
E.哲學(xué)上,以實用掩飾玄想
23.《垓下之圍>所表現(xiàn)的項羽的主要悲劇英雄性格特征有 【 ABCDE 】
A.不善用人、眾叛親離
B.勇猛無比、匹夫之勇
C.知恥重義心理
D.寧死不辱性格
E.至死不知失敗原因
24.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指的是 【 ACE】
A.《家》
B.《寒夜》
C.《春》
D.《憩園》
E.《秋》
25.下列作品,在整體構(gòu)思上以小見大的有 【 ABC】
A.《苦惱》
B.《香市》
C.《金鯉魚的百裥裙》
D.《馬伶?zhèn)鳌?/P>
E.《秋水》
三、詞語解釋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1分,共8分)
26.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種樹郭橐駝傳》)
拳:屈曲,不舒展。土易:指換上了新土。
27.詢其故,蓋馬伶恥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馬伶?zhèn)鳌?
易衣:換衣裳,指脫下戲裝,換上便服。
遁:逃走。
28.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前赤壁賦》)
須臾:極短的時間,片刻。
29.不舟不車,不衫不幘(zé)。(《西湖七月半》)
不舟不車:不坐船不乘車。
不衫不幘:不穿長衫,不戴頭巾。形容衣冠不整,不修邊幅。
幘:頭巾。
30.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長恨歌》)
闌干:縱橫交錯的樣子。這里形容淚痕滿面。
31.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陌上桑》)
但:只,只是。坐:因為。
32.悠然見南山。(《飲酒》(其五))
見:一說讀“xian”,同“現(xiàn)”。無意間就看到。
33.孟嘗君怪其疾也。(《馮諼客孟嘗君》)
疾:迅速。
四、簡析題(本大題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
34.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選自《聲聲慢》
(1)說明“尋尋覓覓”句的統(tǒng)領(lǐng)作用。
答:“尋尋覓覓”寫行為,統(tǒng)領(lǐng)詞人喝酒、望雁、看菊、聽雨等行為線索;“冷冷清清”指向環(huán)境,統(tǒng)領(lǐng)氣候、晚風(fēng)、過雁、黃花、梧桐細雨等景物線索;“凄凄慘慘戚戚”寫心情,統(tǒng)領(lǐng)秋愁、家破人亡之思、身世變遷之哀、孤苦絕望之悲等情感線索。這三條線索的相輔相成,是全詞的整體建構(gòu)。
(2)說明“三杯兩盞”句的表現(xiàn)意義。
答:一是晚風(fēng)帶來秋愁;二是借酒澆愁;三是酒力敵不過風(fēng)力,見出愁情深重難解。
(3)由“雁過”所引發(fā)的思緒中主要包含哪些情景?
答:寒秋殘景、往昔故家美盛情景、今日國破家殘情景、往昔夫妻唱和情景、今日夫亡身孤情景等。
(4)“滿地黃花”句寄寓著什么感慨?
答:昔盛今衰、身世變遷、人老珠黃、孤苦無依。
(5)“梧桐更兼”句有何作用?
答:一是強化“秋愁”,二是雪上加霜,將孤苦無依之悲導(dǎo)向頂峰。
35.媼勸餐已,婢來斂具。媼日:“喚寧姑來!辨緫(yīng)去。良久,聞戶外隱有笑聲。媼又喚曰:“嬰寧,汝姨兄在此!睉敉忄袜托Σ灰。婢推之以入,猶掩其口,笑不可遏。媼瞋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景象何堪?”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媼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識,可笑人也!眴枺骸懊米幽陰缀我?”媼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復(fù)笑,不可仰視。媼謂生曰:“我言少教誨,此可見矣。年已十六,呆癡如嬰兒!
——選自《嬰寧》
(1)嬰寧出場有何特點?
答: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2)嬰寧的個性特點是什么?
答:愛笑,癡笑,笑不可止。
(3)鬼母為何總是教訓(xùn)嬰寧?
答:讓其改變性情,促成婚嫁,以便今后在社會上生存。
(4)這里怎樣刻畫嬰寧?
答:一是情態(tài)描寫,著力表現(xiàn)嬰寧“笑輒不輟”的個性;二是側(cè)面描寫,通過鬼母的話來彰顯嬰寧癡憨的心性。一寫外態(tài),一寫內(nèi)性,兩者共同表現(xiàn)了嬰寧未經(jīng)世俗污染的自然天性。
36.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fù)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fù)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日愛之,其實害之;雖日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
——選自《種樹郭橐駝傳》
(1)郭橐駝種樹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笨珊喞椋喉樚熘滦。
(2)最能體現(xiàn)橐駝種樹合乎原理的是哪兩句話?
答:“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
(3)除正面闡述外,作者主要運用什么表現(xiàn)方法來凸現(xiàn)橐駝種樹方法的正確性?
答: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來凸現(xiàn)郭橐駝種樹方法的正確性。與“他植者”種樹在原理、方法、結(jié)果等諸方面構(gòu)成了對比。
(4)“他植者”種樹違天害理主要表現(xiàn)在哪兩個方面?
(4)“他植者”種樹“違天害理”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馬馬虎虎,草率了事;二是“愛之太殷,憂之太勤”。
(5)作者為什么略寫“他植者”種樹的馬虎態(tài)度,而詳寫其“愛之太殷,憂之太勤”的態(tài)度?
答:作者詳寫“他植者”種樹“愛之太殷,憂之太勤”的一面,是為了與下文中“長人者好煩其令”相照應(yīng)、類比,從而闡發(fā)并突出文章的主旨。
37.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剛從神話的蛛網(wǎng)里掙脫;
我是你雪被下苦蓮的胚芽;
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是緋紅的黎明
正在噴薄;
——祖國呵!
——選自《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1)這節(jié)詩中運用的意象有哪些?
答:這節(jié)詩中運用的意象有“雪被下古蓮的胚芽”、“掛著眼淚的笑渦”、“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緋紅的黎明正在噴薄”。
(2)這些意象有什么象征含義?
答:這些意象象征了祖國正如東升的旭日噴薄而起。
(3)這節(jié)詩中的“你”和“我”是什么關(guān)系?
答:這節(jié)詩中的“你”和“我”的關(guān)系:“你”是曾飽經(jīng)風(fēng)霜、深受災(zāi)難,而今正在重新崛起的祖國,“我”是祖國重新崛起的象征,二者是統(tǒng)一的。
(4)這節(jié)詩句寫的是什么時期的祖國?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的祖國,體現(xiàn)了經(jīng)歷文革動亂的一代青年為祖國的新生和美好的未來而歡呼的強烈愛國之情。
五、作文(30分)
38.請寫一篇有關(guān)“父愛”或“母愛”的文章,可寫成議論文或記敘文,不要寫成詩歌、劇本之類,
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相關(guān)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