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部分 |
第 5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 2.A 3.A
4.D 5.A 6.A
7.B 8.C 9.C
10.C 11.B 12.A
13.D 14.A 15.B
16.C 17.C 18.B
19.D 20.D
1.[解析]“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一句出自莊子的《秋水》一文,是作者“宇宙無限而人的認識有限”思想認識的體現。答案為B。
2.[解析]《咬文嚼字》一文借韓愈勸賈島把“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改成“敲”字一例,來說明斟酌文字與表達感情的關系。答案為A。
3.[解析]《我的世界觀》主要闡述了作者的人生觀、政治思想和“宗教感情”,,從而得出“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的人生基本理念。答案為A。
4.[解析]《咬文嚼字》一文,論述了文學寫作與閱讀中講究文字運用的道理,提倡“咬文嚼字”的謹嚴精神,是一篇文藝專論!渡⑽膭(chuàng)作談》是秦牧的作品,文體也是文藝專論。答案為D。
5.[解析]莊子以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為例,發(fā)出“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的感嘆,從而闡明了人的認識是有限的道理,是例證法論證方式。五帝、三王等人是同屬“自多”者,因此B、C、D項錯誤,答案為A。
6.[解析]《馮諼客孟嘗君》一文展現了馮諼的報效知己、深謀遠慮和孟嘗君的禮賢下士,但這些都是為了表現孟嘗君的政治地位是如何得到鞏固的。即答案為A。
7.[解析]文中以南霽云抽刀斷指、抽矢射塔描寫了他嫉惡如仇、忠貞剛烈的性格特征。C、D項是張巡所為。答案為B。
8.[解析] “胡服”是不同于漢族服裝的服飾;“騎射”也異于兵車布陣,趙武靈王欲“胡服騎射以教百姓”,有利于各民族之間交流融合,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場變革。答案為C。
9.[解析]《先妣事略》以母親生前瑣事刻畫了母親形象,B、D項錯誤。以母親娘家等“外人”的行為表現等來寫母親的特征,屬于烘托表現方法。答案為C。
10.[解析]本文借明末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盛況,標榜了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情趣,即“看月而人不見其看風之態(tài),亦不作意看月者”。A、B項指“湊熱鬧”的俗氣,D項嘲諷達官顯貴附庸風雅的丑態(tài)。答案為C。
11.[解析]“愛爾克的燈光”的象征意義是美好希望的破滅和生活的悲劇。A項是“昏暗燈光”的象征意義,D項是“我的心靈的燈”的象征意義。答案為B。
12.[解析]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稱贊《蒹葭》一詩“最得風人深致”。從藝術上說,風格婉曲;從思想上說,境界深遠,意在言外。答案為A。
13.[解析]詩文開頭,以羅敷的服飾,及行者、少年、耕者等人對羅敷的美貌的反應來側面烘托羅敷美貌,其所運用的主要表現方法是側面烘托。答案為D。
14.[解析]A項中作者借“停杯投箸”、“拔劍四顧”的行為舉止,揭示英雄失意的抑郁悲憤。B項喻仕途艱難,C、D項借典表達對前途的希望與信念。答案為A。
15.[解析]杜甫詩歌充分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其內容深厚博大,表現手法蘊藉沉著,從而形成了“沉郁頓挫”的風格。答案為B。
16.[解析]“舊棲”指生者所住,“新垅”指死者所葬,“兩依依”則指出作者與亡妻之前的深情早已超越了生死。A、B項描述喪妻之痛,D項是對亡妻的懷念。答案為C。
17.[解析]“火山”隱喻民眾,“火山爆發(fā)”隱喻民眾的革命風潮。D項是“霹靂”的象征意義。答案為C。
18.[解析]《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每節(jié)都是一個相對完整的、包蘊著特定思想群。通過這些意象抒發(fā)了對祖國的真摯感情。答案為B。
19.[解析]《苦惱》一文借寫馬車夫姚納無法訴說自己內心苦惱而最終只有和小母馬訴說的事,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人與人關系的自私、冷漠。答案為D。
20.[解析]本文通過金鯉魚穿一次百裥裙夢想的破滅,表現了身為小妾的小人物令人心碎的遭遇及其凄慘的一生,語言平實流暢,在不動聲色中見出深味。答案為D。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