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4 頁:多項選擇題 |
一、單項選擇題
1.辯證法所要回答的是( B )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問題 B、世界的狀況是怎么樣的問題
C、世界是否可知性的問題 D、世界的本質是什么的問題
2.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 C )
A、量變和質變的觀點 B、辯證否定的觀點
C、聯系和發(fā)展的觀點 D、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
3.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 B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相結合的觀點 B、普遍聯系和永恒發(fā)展的觀點
C、矛盾的對立面既統(tǒng)一又斗爭的觀點 D、運動和靜止辯證統(tǒng)一的觀點
4.唯物辯證法認為,主觀辯證法是( B )
A、頭腦中自生的 B、對客觀辯證法的反映
C、“絕對觀念”固有的 D、從書本上學來的
5.久旱缺雨時,下雨對莊稼生長有益;雨澇成災時,下雨對莊稼生長有害。這說明( B )
A、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無條件的 B、事物的聯系是現實的、具體的
C、事物的運動是客觀的、絕對的 D、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內部矛盾
6.“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見局部,不見整體”這是( D )
A、唯物辯證法觀點 B、唯心主義觀點 C、唯心辯證法觀點 D、形而上學觀點
7.“割下來的手就不再是人手”這句話體現了( B )
A、形而上學片面的、孤立的觀點 B、辯證法普遍聯系的觀點
C、唯心主義的觀點 D、詭辯論的觀點
8.事物的聯系和運動的關系是( D )
A、先有聯系、后有運動 B、先有運動、后有聯系
C、運動構成聯系 D、聯系構成運動
9.聯系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論意義在于( A )
A、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世界 B、它是認識事物本質的基礎
C、它是科學分門別類的客觀依據 D、它是正確區(qū)分不同事物的基礎
10.唯物辯證法認為發(fā)展的實質是( D )
A、事物數量的增加 B、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
C、事物的一切運動變化 D、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11.區(qū)分新事物和舊事物的標志在于看它們( B )
A、是不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出現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有強大生命力
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點 D、是不是得到絕大多數人的承認
1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边@句話是一種( A )
A、唯物辯證法的觀點 B、唯心主義的觀點 C、形而上學的觀點 D、相對主義的觀點
13.規(guī)律是( A )
A、事物和現象之間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B、事物和現象之間的外在的、偶然的間接的聯系
C、事物和現象之間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聯系
D、事物和現象之間的人為的、形式的非本質聯系
14.兩種對立的發(fā)展觀是( B )
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 B、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
C、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對立 D、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對立
15.質量互變規(guī)律揭示了( B )
A、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 B、事物發(fā)展的狀態(tài)和過程
C、事物發(fā)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發(fā)展的兩種趨勢
16.質和事物的存在是( C )
A、相互對立的 B、相互包含的 C、直接同一的 D、相互轉化的
17.事物的質是指( C )
A、構成事物內在要素的總和 B、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系
C、一事物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內在規(guī)定性 D、事物的規(guī)模、發(fā)展程度和速度等規(guī)定性
18.區(qū)分同質事物的差別依據是( D )
A、事物的度 B、事物質的規(guī)定性
C、事物量的規(guī)定性 D、事物的特殊矛盾
19.事物的質和量的區(qū)別在于( C )
A、質是事物的內在規(guī)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現
B、事物的質是單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
C、質與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與事物的存在是不直接同一的
D、事物的質是不變的,事物的量是不斷變化的
20.面對消極腐敗的東西,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見微知著,防微杜漸。因為( A )
A、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 B、原因必然引起結果
C、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D、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