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的社會經濟效應有以下幾種:強制儲蓄效應、收入分配效應、 資產結構調整效應。
強制儲蓄效應
1、 這里的儲蓄是指用于投資的貨幣積累。來源有三:家庭部門的儲蓄、企業(yè)部門的儲蓄、政府部門的儲蓄
2、 如若政府向中央銀行借債,從而造成直接或間接增發(fā)貨幣,這就會強制增加全社會的儲蓄總量, 結果將是物價上漲。在公眾名義收入不變條件下,按原來的模式和數(shù)量進行的消費和儲蓄,兩者的實際額均隨物價的上漲而相應減少,其減少部分大體相當于政府運用通貨膨脹實現(xiàn)強制儲蓄的部分。
3、 上面的分析是基于這樣的假定,即經濟已達到充分就業(yè)水平。因此,用擴張貨幣的政策來強制儲蓄會引起物價總水平的上漲。
如果尚未達到充分就業(yè)水平,產要素閑置,這時政府擴張有效需求,雖然也是一種強制儲蓄,則不會引發(fā)物價上漲。
收入分配效應
1、 在通貨膨脹下,由于貨幣貶值,名義貨幣收入的增加往往并不意味著實際收入的等量增加,有時甚而是實際收入不變乃至下降。
2、 由于社會各階層收入來源不相同,在物價總水平上漲時,有人收入水平會下降,有人收入水平會提高。這種由物價上漲造成的收入再分配,就是通貨膨脹的收入再分配效應。
3、 依靠工資或薪金過活的,在物價持續(xù)上漲的時期,工資收入只有每隔一段時間才會調整;
貨幣工資的增長相對于物價上漲的滯后時間越長,遭受通貨膨脹損失相應地也就越大。
資產結構調整效應
1、 資產結構調整效應也稱財富分配效應。
2、 一個家庭的財富或資產由實物資產和金融資產構成。許多家庭同時還有負債,如消費信用。因此,家庭的財產凈值是它的資產價值與債務價值之差。
3、 在通貨膨脹環(huán)境下,實物資產的貨幣值大體隨通貨膨脹率的變動而相應升降。
4、 金融資產中的股票,它的行市是可變的,但絕非通貨膨脹中穩(wěn)妥的保值資產形式。
5、 至于貨幣債權債務的各種資產,物價上漲,實際的貨幣額減少;反之,實際的貨幣額增多。
掃描二維碼關注"566考研"微信,第一時間獲取2016考研備考資料!
相關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lián)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tài)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jié)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