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各科目備考指導
1. 中醫(yī)學基礎
主要考察(一)緒論(二)精氣、陰陽五行(三)藏象(四)氣、血、津液(五)經(jīng)絡(六)病因與發(fā)病(七)病機(八)防治原則,8項內(nèi)容,前邊5項,主要考察了基本概念、基本特點,以記憶性知識為主,主要的題型為A型題,而(六)(七)(八)三項,為本門課的難點,譬如說六淫致病的成因、致病特點、發(fā)病機制、病理特點等等,病機中:邪正盛衰、陰陽失調(diào)、津液代謝失常等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系統(tǒng)性較強,而且易于其他的科目交叉,而且實用性特別強,主要的題型以B型題、X型題為主。
2. 中醫(yī)診斷學
主要考察(一)緒論(二)望診(三)聞診(四)問診(五)切診(六)八綱辨證(七)病因辨證(八)氣血津液辨證(九)臟腑辨證(十)其他辨證方法,10項內(nèi)容,掌握本學科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綜合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中醫(yī)診斷學,也是在中醫(yī)類考考生普遍感覺交難得一門課程,在掌握以上要求的基本理論的同時,更加應該增加自己在實習中的積累,該部分內(nèi)容、實踐性較強,比較容易失分,所以加強對該部分內(nèi)容的重視和復習。
3. 中醫(yī)內(nèi)科學
主要考察總論和各論兩大板塊,總論可以結合中醫(yī)基礎、中醫(yī)診斷學的內(nèi)容進行復習。各論包括常見內(nèi)科病癥的概念、沿革、病因病理、辯證要點、治療原則、轉(zhuǎn)歸預后、研究進展等等內(nèi)容,這部分內(nèi)容的話,涉及到部分方劑學的知識,可以在復習的過程中,講兩門課程放在一起,對比記憶。同樣也屬于中醫(yī)類考研的難點之一。主要題型涉及A、B、X型題。
4. 中藥學
復習內(nèi)容較為的單一,大綱規(guī)定了,除了中藥學涉及的基本概念、中藥學的發(fā)展概況主要是一些概念性的東西,之外,還包括了常用的250味中藥的藥用部位的來源、藥性、功效、主治病癥、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鑒別要點。雖然大部分以記憶為主,我覺得復習中應該善于尋找方法,首先分門別類,按照類別對比該類別下的藥物的異同點,這樣輔助記憶。還可以跟方劑學結合起來,進行類比記憶。如方劑學中較常見的麻黃湯,包括君臣佐使為何藥,這些要是何門何類,在方劑中起到什么作用,同類別的藥物還有那些,他們有什么異同點,可以這樣延展性記憶,舉一反三。
5.方劑學
歷來被公認為中醫(yī)綜合考研的大難題,面對浩瀚如海的各種方劑,如何辨別方劑中各味藥的君臣佐使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義等等的內(nèi)容,對于方劑學的復習,主要總結為四個字,叫做博聞強記,對于概念性知識,對于一些基本方,經(jīng)方驗方,沒有過多好的捷徑可走,就是記,記得越多,爛熟于心,才能應對自如。對于方劑學還要要博聞,就是多讀多看,譬如眾多名醫(yī)名家對于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經(jīng)方、驗方都提出過非常的精彩的按語,通過對這些按語的學習,可以加深對于方劑的理解和運用,使枯燥的記憶變的豁然開朗。
6.針灸學
考察的內(nèi)容分為(一)腧穴總論 (二)經(jīng)絡腧穴各論 (三)刺灸法 (四)治療,在復習的過程中,我提倡“以經(jīng)帶穴,以證帶穴”。就是首先掌握大綱要求的十二經(jīng)、以及任脈督脈,這15條主線,然后分別記憶在每條主線上的各穴位的定位、主治、刺灸方法。這是以經(jīng)帶穴,然后以證帶穴是指,對于治療不同的病癥,選取不同的穴位進行治療,那么這些穴位的取穴、主治、配穴,可以一并類比記憶,效果不錯。
二、對于復習資料的選擇
教材:選擇報考學校使用的最新的版本教材,最好是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第七版教材)
教輔:歷年真題、圍繞教材的一些參考書。
相關熱點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lián)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tài)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jié)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