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9考研政治馬原之哲學核心考點匯總
2019考研政治馬原之哲學核心考點4
3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四)★★
(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所決定的。
、賹嵺`是溝通主觀和客觀的“橋梁”,不僅具有普遍性的優(yōu)點,還有直接現(xiàn)實性的特點;
②只有實踐才能把主觀同客觀聯(lián)結起來并加以對照,從而檢驗主觀是否同客觀相符合。
(2)實踐標準的絕對性即確定性是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個標準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
、僦挥袑嵺`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此外再無別的標準;
②實踐也一定能夠檢驗認識的真理性;
③凡經(jīng)過實踐檢驗過的都包含絕對真理的因素。
(3)實踐標準的相對性即不確定性是指:
①一定歷史階段的具體實踐具有局限性,往往不能充分證明或駁倒某一認識的真理性;
②實踐檢驗真理是一個過程,不是一次完成的;
③已被實踐檢驗過的真理還要繼續(xù)經(jīng)受實踐的檢驗。
32,價值及其客觀性和主體性、價值評價以及尺度(價值的特點)(四)
(1)價值指客體以自身屬性滿足主體需要或主體需要被客體滿足的效用關系。價值由兩方面構成一是主體的需要和利益,二是客體的某種屬性或性能,價值是在二者的關系中生成的。
(2)價值的客觀性表現(xiàn)在:(兩方面)
、賰r值必須以客觀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屬性為現(xiàn)實基礎;
②人的需要是受社會實踐和歷史條件制約的。
(3)價值的主體性表現(xiàn)在:★★
①客觀事物的某種屬性是否具有價值及何種價值要以人的需要為基準;
、谕豢腕w對于不同主體的價值是不同的,帶有主體的個性特征;
、壑骺腕w之間的價值關系是主體在實踐中確立的同客體之間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關系。
(4)價值評價是主體在對客體屬性、本質和規(guī)律進行認識的基礎上,把自身需要的內在尺度運用于客體,對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進行評判?茖W的合理的價值評價應當符合兩項基本要求:一是對客體狀況的正確認識,二是對主體需要的正確認識(兩項要求)
33,真理和價值的關系(四)★
、僬胬硎侨藢陀^事物的正確認識,客觀尺度;價值是客觀事物對人的需要的滿足,主體尺度。
②凡是真理必有價值,凡有價值的東西應不與真理相悖。相互貫通,互為前提,相互引導,實踐是共同標準。
、壅胬韽娬{的是人的認識與客觀對象的一致,價值則強調客觀事物滿足人的需要的特點人的需要有合理與不合理之分,滿足人的不合理需要的這類事物所體現(xiàn)的價值,與真理常常是相悖的。只有通過正確反映對象并能動地改造對象以滿足人的需要,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34,認識論與思想路線(四)★★
、冱h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
②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35,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歷史觀的基本問題(07年新加)(五)
、贇v史觀是人們認識社會歷史現(xiàn)象、解決社會問題時所采取的根本觀點。
、谏鐣嬖趯儆谏鐣畹奈镔|方面,是社會實踐和物質生活各種條件的總和生產方式、地理、人口
、凵鐣庾R是屬于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精神生活過程。
36,地理環(huán)境和人口因素,社會生產實踐和生產方式(五) ★★★
(1)地理環(huán)境、人口和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構成了人類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
(2)地理環(huán)境:與人類社會所處的位置相聯(lián)系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
、俚乩憝h(huán)境是社會賴以存在和發(fā)展的必要前提,對社會發(fā)展起重要的作用。
、谧匀毁Y源是有限的,其開發(fā)和利用是有限度的;同時地理環(huán)境是由各種自然條件所組成的有機整體,它們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形成一個復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凵鷳B(tài)系統(tǒng)平衡時,有利于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發(fā)展;生態(tài)平衡受破壞時,會造成各種危害,人類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懲罰。
、芎侠砝米匀毁Y源、保持生態(tài)平衡,是當代世界面臨的重大課題之一,是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 展的重要條件。(05已考,依然非常重要,結合和諧社會理解)★★
(3)人口因素是指從事生產和自我生產的人們的總和。
、偃丝谝蛩厥巧鐣嬖诤桶l(fā)展的必要條件,它對社會發(fā)展起重要作用。
②社會的物質生活資料生產和人口生產是互為條件、互相制約的。
③發(fā)揮人口因素對社會發(fā)展的積極作用,須對人口進行調節(jié)和控制,提高人口的質量。
、苋丝谂c物質生產構成了社會發(fā)展的基礎,但人口生產本身對社會發(fā)展不起決定作用。
(4)自然資源和人口只有通過生產方式才能轉化為社會的要素。生產方式是勞動者和勞動資料結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tǒng)一。物質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的首要條件,是歷史的發(fā)源地,生產方式構成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決定力量。
、偕a方式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的基礎,是社會這一特殊機體的物質擔當者;
、谏a方式?jīng)Q定著社會的結構、性質和面貌;
、凵a方式的變化決定整個社會歷史的變化,決定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
社會歷史,歸根到底是物質生產的歷史,是生產方式更替的歷史。
(5)人類社會是由自然而來又對自然進行著能動改造的物質存在形式。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必須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tài)文明觀,努力實現(xiàn)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協(xié)調發(fā)展。
37,社會的實踐本質(五)
、賹嵺`是社會關系的發(fā)源地;②實踐構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③實踐構成了社會發(fā)展的動力。
38,▲社會有機體與社會結構(08年新增加,重點關注)(五)
(1)社會有機體是囊括全部社會生活及其關系的總體性范疇,指人類社會是以生產方式為基礎的各種社會關系同時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構成的整體。
(2)社會有機體具有三個基本特征:
、偕鐣袡C體形成于人的實踐和交往的活動之中;
②社會有機體是一種以人為主體的具有自我意識的有機體;
、凵鐣袡C體再生和更新的內在機制是物質生產、精神生產和人自身生產的統(tǒng)一。
(3)社會結構是指社會要素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的方式,其內容是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社會關系是在人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人類三大實踐活動的對象化形成社會政治結構、經(jīng)濟結構和文化結構,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構成了社會的基本結構。
39,社會的經(jīng)濟結構。生產力(屬人性、客觀性、社會性、歷史性、層次性)(五)
(1)社會經(jīng)濟結構:與生產力發(fā)展的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反映生產關系和經(jīng)濟關系,表現(xiàn)為經(jīng)濟制度。經(jīng)濟結構又稱經(jīng)濟基礎,與上層建筑對應。
(2)經(jīng)濟結構的功能:①以一定的形式把生產力中的人和物的要素結合起來變成現(xiàn)實生產力;②直接決定社會的政治結構和觀念結構,構成政治結構和觀念結構的基礎。
(3)生產力:標志人類改造自然的實際程度和實際能力的范疇,它表示人和自然的關系。
、偕a力構成要素分為兩大類:實體性要素,智能性要素(科學技術、勞動組織和生產管理等)
、诂F(xiàn)實生產力是呈現(xiàn)多層次的動態(tài)系統(tǒng),包括先進的、一般的和落后的生產力。
、巯冗M生產力:集中體現(xiàn)科技水平的社會生產力,是生產力系統(tǒng)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
40,生產關系的本質和內在結構(五)
、偕a關系: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體現(xiàn)出人與人之間的物質關系。
、谏a資料所有制關系是人與生產資料結合的方式,構成生產關系的基礎,決定生產關系性質
相關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lián)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tài)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jié)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