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格爾認為,萬事萬物是“絕對精神”的派生物;朱熹提出,“理在事先”,“未有天地萬物已有天地萬物之理”;柏拉圖則認為,現(xiàn)實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下列對黑格爾、朱熹以及柏拉圖的觀點理解正確的有
[A] 都屬于唯心主義 [B] 都屬于辯證唯物主義
[C] 都屬于客觀唯心主義 [D] 都屬于機械唯物主義
2.“聰明的唯心論比愚蠢的唯物論更接近于聰明的唯物論。聰明的唯心論即辯證的,愚蠢的即絕對的,不發(fā)展的!(《列寧全集》第 38 卷第 305 頁)對這一論斷理解正確的有
[A]唯心主義是人類智慧樹上一支不結果的花 [B]舊唯物主義都是愚蠢的
[C]聰明的唯物論是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D]只要存在聰明的唯心主義,就能實現(xiàn)聰明的唯物論
3.牛頓寫道: 絕對空間,就其本性來說,與任何外在的情況無關,始終保持著相似和不變!薄敖^對的純粹的數(shù)學的時間,就其本身和本性來說,均勻的流逝而與任何外在的情況無關!睆倪@句話可以看出
[A]牛頓是一個辯證唯物主義者 [B]牛頓認為時間、空間、外在情況這三者是相互獨立、無關的
[C]牛頓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 [D]牛頓是一個唯心主義者
4.大家都知道在太陽系這個空間內有九顆行星在圍繞太陽運動,天文學家們也準確算出了所有行星自轉和公轉的時間。而當我們面對廣袤的宇宙時,才發(fā)現(xiàn)宇宙的時空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天文學家根據天體恒星光譜漸漸向低頻端(紅光端)移動的現(xiàn)象(紅移現(xiàn)象)及星系間的距離在逐漸增大的現(xiàn)象,指出宇宙在膨脹。遠在 1 億光年處的星系,離去的速度達每秒 1500 公里。60 億光年處的星系,退行速度可達每秒 9 萬公里。當星系飛離速度加速到光速時,我們將看不到它的光輻射了。這說明
[A] 無限的時空是由特定的有限時空構成的 [B] 宇宙的膨脹是無限的,無法測定其有限性
[C] 任何有限的星系都包含無限的結構和層次 [D] 超出時空有限即趨向時空無限
5.中國大躍進時期黨中央提出了 1959 年鋼產量比 1958 年翻番的口號,于是全民掀起了大煉鋼鐵的熱潮,各地出現(xiàn)了許多土高爐,并大量砍伐樹木用作燃料,這個口號和與之相應的措施使得 1959 年鋼產量基本達到了預定的目標,然而這些鋼卻有近一半質量不合格。這件事情反映了意識能動作用是巨大的,但要正確發(fā)揮這種能動作用必須
[A]遵循物質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 [B]采取群眾運動的方式
[C]借助一定的物質條件和手段 [D]不顧一切完成黨提出的高指標
6.孩子:“爸爸,小華的爸爸游泳游得可好了,你怎么不會呢?”爸爸:“小華的爸爸總是吃魚,所以就會游泳,爸爸我不常吃魚,怎么會游泳呢!焙⒆樱骸翱墒牵职帜憧偝噪u,你會下蛋嗎?”這則笑話包含的哲學原理是
[A] 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 [B] 聯(lián)系是客觀的
[C] 主觀想象的聯(lián)系不能夠代替客觀事物本身的聯(lián)系
[D] 并不是每一事物都處在普遍聯(lián)系中
7.大躍進時期,許多生產隊長向上級領導匯報水稻畝產量時,相互攀比,四川某公社生產隊向上級匯報時甚至說他們生產隊的水稻畝產達到創(chuàng)記錄的 13 萬斤;改革開放以后,水稻專家袁隆平通過反復試驗提出了我國水稻能夠實現(xiàn)畝產過噸的目標,在袁隆平的指導和廣大農技人員的努力下,2003 年,我國栽培出了畝產 900 公斤的水稻,從而為進一步實現(xiàn)畝產噸級的目標奠定了基礎。以上事實表明
[A] 提出“水稻畝產 13 萬斤”的人混淆了現(xiàn)實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之間的區(qū)別
[B] 袁隆平提出的目標和實踐成果體現(xiàn)了可能性與現(xiàn)實性相互轉化的關系
[C] “畝產過噸”的目標與“水稻畝產 13 萬斤”的提法都具有抽象可能性
[D] “畝產 900 公斤”是朝著“畝產過噸”目標發(fā)展過程中有內在根據的、合乎必然的存在
8.地球是由無數(shù)個循環(huán)系統(tǒng)組成,例如地球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水被蒸發(fā),又以雨雪的方式降落下來,不聽反復。水生生物循環(huán)系統(tǒng):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又以魚的排泄物為食。人類社會也是一個大系統(tǒng),不同發(fā)展程度的國家相互之間不斷加強聯(lián)系,相互作用,推動著整個社會的發(fā)展。這說明系統(tǒng)具有
[A]整體性 [B] 結構性 [C]層次性 [D] 開放性
9.伊拉克與美國的各種矛盾沖突持續(xù)了多年,2003 年這些矛盾最終導致了美伊之間戰(zhàn)爭的爆發(fā),戰(zhàn)爭的結局是薩達姆政權的垮臺,美國掌握了伊拉克的主權。這反映出來的矛盾斗爭性的作用是
[A]使伊拉克國家軍事實力下降 [B]推動矛盾雙方力量對比發(fā)生變化
[C]促使矛盾雙方地位或性質轉化 [D]支持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
10.愛因斯坦 1939 年在獲悉鈾核裂變及其鏈式反應的發(fā)現(xiàn)后,曾在匈牙利物理學家 L·西拉德推動下,上書羅斯?偨y(tǒng),建議研制原子彈,以防德國占先。然而,讓愛因斯坦感到憤怒的是,二戰(zhàn)結束前夕,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首次將原子彈用于戰(zhàn)爭。這對愛因斯坦震動很大,從此開始投身反對核戰(zhàn)爭的運動。這段材料蘊涵的哲學原理是
[A]真理和價值總是一致的 [B]真理和價值統(tǒng)一于人類的實踐中,由實踐來檢驗
[C]真理和價值都是人類活動追求的目標 [D]追求真理也是為了創(chuàng)造價值
相關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lián)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tài)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jié)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