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部分:真題重現(xiàn) |
第 4 頁:第二部分:參考答案及真題解析 |
第二部分:參考答案及真題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 C 【解讀】本題考查對唯物辯證法部分關于矛盾同一性概念的理解和應用。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矛盾雙方在相互依存中相互利用、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發(fā)展的因素。
本題屬于間接性試題,需要逐項審視比較。命題中含有兩對矛盾,一對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矛盾,一對是唯心主義內部派別的矛盾。按此理解A、B、D不符合題意要求,只有C符合題意要求。
2. B 【解讀】本題考查對唯物辯證法部分關于度的概念的理解和應用。度是一事物保持其質的量的范圍、限度,認識度的方法論意義就是要掌握適度原則,不要過或不及。
本題題干中“欲顯長厚而似偽,狀多智而近妖”指說了過頭的話,故所含哲理就是度,B是正確選項。因為是單項選擇題,其他三項可不必研究。
3. C 【解讀】本題考查唯物辯證法部分關于量變質變規(guī)律中度的概念及含義。度是事物保持自己的質的范圍、幅度和限度,它包括但不就是關節(jié)點、臨界點。
本題屬于直接性試題,考查度的含義的記憶,使用正選法選出C。
4. D 【解讀】本題考查對唯物辯證法關于量變質變規(guī)律中的度的含義的應用,同時涉及量、質的含義。度是事物保持其質的限度,是質和量的統(tǒng)一。認識事物的度,才能在實踐中掌握適度原則,防止“過”或“不及”的錯誤。本題是考查防止“過”或“不及”的哲學理論根據(jù),屬直接性試題,選出D即可。
5. C 【解讀】(1)本題考查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中關于唯物辯證法的三大基本規(guī)律中質量互變規(guī)律、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和唯物辯證法的五對基本范疇中關于必然性和偶然性、原因和結果的理解。
(2)本題通過一句箴言來考查其所蘊含的道理,屬于考查理解性的試題。
(3)回答本題,首先要掌握唯物辯證法的兩對范疇的基本概念和質量互變規(guī)律、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的基本原理。這道題可以使用排謬法解答。首先可以排除A和B,A項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觀事物發(fā)生、發(fā)展和滅亡的不同趨勢的范疇;B項中的肯定因素是指維持現(xiàn)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現(xiàn)存事物滅亡的因素。A、B都是正確觀點,但是和題干沒有關系,故不選。這道題最難區(qū)分的是C、D兩項。這道題的標準答案是C項!皥猿志褪莿倮敝械摹皥猿帧笔橇孔,“勝利”是質變。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但是筆者對這個題目的答案有不同的看法,因為C項的觀點本身是錯誤的,量變并不必然引起質變,量變只有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必然引起質變。所以筆者認為C項的答案并不確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材的第46頁和思想政治理論考試大綱解析的第14頁都共同認為“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單純的量變不會永遠持續(xù)下去,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這段對量變和質變關系的論斷是符合黑格爾、馬克思、恩格斯的觀點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一書中引用馬克思的話“不是任何一個貨幣額或價值額都可以轉化為資本,相反地,這種轉化的前提是貨幣的所有者,或商品所有者手中有一定的最低限額的貨幣或交換價值!薄皢渭兊牧康淖兓揭欢〞r就會轉化為質的差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467頁)由此可知并不是任何量變必然會引起質變,選項C顯然是一個錯誤的命題,用錯誤的命題解釋一個公認的箴言,這是不恰當?shù)摹O啾榷,D項的答案卻能說得通,溪水之所以能夠勝利,其原因是堅持,而不是力量。
6. A 【解讀】本題考查唯物辯證法部分關于三大規(guī)律所揭示的事物變化發(fā)展的實質內容。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揭示的是源泉和動力,質量互變規(guī)律揭示的是形式和狀態(tài),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揭示的是方向和道路。本題屬于直接性試題,考查記憶。
7. C 【解讀】本題考查對唯物辯證法部分關于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的原理的理解。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對立統(tǒng)一運動就是事物發(fā)展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循環(huán)往復、不斷前進的過程,從內容上看,是自己發(fā)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從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進的過程,方向是前進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tǒng)一。
本題屬于直接性試題,考查記憶,使用正選法選出C。A是講發(fā)展的內容,B是講發(fā)展的實質,D是形而上學觀點,A、B、D都不符合題意要求,直接選出A即可。
8. A 【解讀】本題考查唯物辯證法部分關于主觀辯證法和客觀辯證法的關系。恩格斯指出:“所謂客觀辯證法是支配著整個自然界,而所謂主觀辯證法即辯證的思維,不過是自然界中到處盛行的對立中的運動的反映而已!边@說明主觀辯證法與客觀辯證法的關系是反映與被反映的關系。
本題是直接性試題,考查理解記憶,選出A即可。
9. A 【解讀】本題既可歸于辯證法關于本質和現(xiàn)象關系的考查,又可歸于歷史觀關于人的本質的考查!按嬖谙扔诒举|”是薩特人本主義哲學的著名觀點,屬于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常識,但考試大綱中無明確要求。本題屬于直接性試題,考查人本主義常識的記憶,使用正選法選出A。
10. D 【解讀】本題考查對唯物辯證法部分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辯證關系原理的理解與掌握。兩者是對立的,必然性是事物聯(lián)系和發(fā)展過程中一定要發(fā)生的確定不移的趨勢,產(chǎn)生于事物內部的 根本矛盾,是比較穩(wěn)定的趨勢,決定著事物發(fā)展的方向;偶然性是事物聯(lián)系和發(fā)展過程中不一定要發(fā)生的不確定趨勢,產(chǎn)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條件,是不穩(wěn)定的趨勢和個別表現(xiàn),居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的發(fā)展過程起促進或延緩作用,使事物發(fā)展趨勢出現(xiàn)某種偏差。兩者又是統(tǒng)一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過大量的偶然性表現(xiàn)出來,并為自己開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隱藏著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xiàn)形式和補充;兩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本題屬于間接性試題,需要理解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全面關系,采取逆選法即排謬法。A貶低偶然性的地位,B否認偶然性可以認識,C否認了偶然性的不確定性,故只選D。D說明的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聯(lián)系,并不是說必然性等于偶然性。
11. D 【解讀】本題屬于唯物辯證法與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中有關內容的綜合,可能性范疇、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真理的絕對性與相對性等原理的理解和應用。可能性是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預示事物發(fā)展前途的種種趨勢,它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客觀的;要認識可能性的復雜性,要注意區(qū)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現(xiàn)實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現(xiàn)實)的可能性、好或壞的可能性等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依存、相互滲透,堅持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這是認識論中的唯物論,堅持感性認識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是認識論中的辯證法。真理是一個發(fā)展過程,任何真理性的認識,既具有絕對性,又具有相對性,這是真理問題上的辯證法。每代人所獲得的真理性認識,都包含著不會被推翻的客觀內容、都表明世界是可知的,因而是絕對的;都是對客觀世界的有限的正確認識,在廣度、深度和進程上都有待于擴展、深化、發(fā)展,因而是相對的。
2003年4月12日,《光明日報》發(fā)表兩院院士王選的文章《破除迷信勇于創(chuàng)新》,文中引用了本題題干中的這一句名言。本題是間接性試題。A是錯誤選項,因為科學研究的任務是獲得理性認識(理論),而感性經(jīng)驗是理論概括的前提和基礎,經(jīng)驗并非都是不可靠的。B是錯誤選項,因為可能性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屬性,它是客觀的,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是因人而異的。C是錯誤選項,因為世界上的事物既有可能性,也有不可能性。D是正確選項,因為這一名言的哲學意蘊在于說明任何真理性認識都是絕對性與相對性的辯證統(tǒng)一。
12. C 【解讀】本題考查辯證唯物論中關于可能性和現(xiàn)實性關系中“把握可能性這個范疇要注意區(qū)分幾種不同的情況”,包括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現(xiàn)實可能性和抽象(非現(xiàn)實)可能性、好和壞的兩種可能性。
本題引用《孟子》中孟子同齊宣王對話中的一段話,引文不全,引語之前齊宣王問孟子:“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即不肯去做與不能做到在外表上有什么區(qū)別?孟子回答:如果說挾著泰山去跳過北海(即渤海),對別人說:“這個我做不到”。這真是不能。要是說替老年人折取樹枝,對別人說:“我做不到”。這是不去做,不是做不到。顯然這段話,前者說的是不可能性,后者說的是可能而又不去做。試題主要考查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區(qū)別,同時又把現(xiàn)實可能性與抽象可能性作為干擾項。
本題所問的是可能性與不可能性的區(qū)別,這是客觀存在,與“主觀努力”(A)、“對人是否有利”(B)無關,加以排除,D選項是現(xiàn)實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的區(qū)別依據(jù),C選項才是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區(qū)別的依據(jù)。
13.C 【解讀】本題考查唯物辯證法部分關于規(guī)律的含義的識記與理解。規(guī)律是事物發(fā)展過程中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穩(wěn)定的聯(lián)系,規(guī)律具有本質性、必然性、穩(wěn)定性、客觀性的特點,規(guī)律是一種客觀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本題屬于直接性試題,考查對規(guī)律含義的記憶,采用正選法選出C。也可以采用逆選法,A屬于真理性的認識,排除;B屬于意識,排除;D是指辯證的否定,同題意要求無關,排除;故正確答案只能是C。
· | 2022考研復試聯(lián)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tài)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jié)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