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993年以后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是怎樣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
一、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
(一)1993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將十四大提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基本原則具體化,成為20世紀90年代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行動綱領。
(二)1993年6月制定的《關于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的意見》,提出了以緊縮銀根、整頓金融秩序為重點的16條重要措施。
(三)這一時期開放了哈爾濱 4個邊境、沿海省會城市和太原等11個內陸省會城市及一大批內陸市縣。
(四)1995年“八五”計劃勝利完成,提前實現了“三步走”戰(zhàn)略的第二步目標。
(五)1996年3月召開的全國人大八屆四次會議批準了“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該綱要提出要實現從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粗放型增長方式向集約型增長方式的兩個根本轉變。
二、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系:
(一)1994年黨中央根據十四大的精神,提出了“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fā)展、保持穩(wěn)定”的基本方針。
(二)1994年5月江澤民進一步提出:穩(wěn)定是前提,改革是動力,發(fā)展是目的,三者相互促進。
(三)1995年9月江澤民在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發(fā)表講話,深刻闡述了要正確處理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十二個重大關系,指出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系是總攬全局的,要把改革的力度、發(fā)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協(xié)調統(tǒng)一起來,做到在穩(wěn)定中推進改革和發(fā)展,在改革和發(fā)展的推進中實現政治和社會的長期穩(wěn)定。
三、精神文明建設與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
(一)1993年11月出版《鄧小平文選》(第三卷),黨中央作出學習《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決定。
(二)1996年10月,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作出了《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強調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1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怎樣實現跨世紀發(fā)展的?
一、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提出跨世紀發(fā)展戰(zhàn)略:
(一)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逝世。今后中國舉什么旗、走什么路,舉世關注。
(二)1997年9月12-18日,黨的十五大在北京召開。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21世紀。
(三)大會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四)大會闡明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五)大會明確了中國跨世紀發(fā)展的戰(zhàn)略部署。
(六)黨的十五大在世紀之交的關鍵,繼承鄧小平遺志,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明確回答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繼續(xù)向前發(fā)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和政策問題,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跨世紀發(fā)展提供了根本保證。
(七)在黨的十五屆一中全會上,選舉江澤民為黨的總書記,決定江澤民為中央軍委主席,批準尉健行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八)1998年3月召開的全國人大九屆一次會議,選舉江澤民為國家主席、國家中央軍委主席,李鵬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決定朱镕基為國務院總理。
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在經受風險考驗中前進:
(一)嚴峻考驗:
1.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產生嚴重沖擊。
2.1998年長江、嫩江、松花江等流域發(fā)生歷史上罕見的洪澇災害。
3.1999年接連發(fā)生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襲擊我駐南斯拉夫使館、李登輝拋出“兩國論”、“法輪功”邪教組織策劃和煽動非法群眾鬧事。
(二)破浪前進:
1.1998年10月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農業(yè)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推動解決“三農”(農業(yè)、農村、農民)問題。
2.1999年9月召開的十五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國有企業(yè)改革和發(fā)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3.1999年下半年,根據鄧小平關于現代化建設的戰(zhàn)略思想,中央作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部署。
4.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
5.2000年“九五”計劃勝利完成。
6.2000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提出今后五到十年,要以發(fā)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fā)點,全面推進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
7.2001年3月全國人大九屆四次會議批準了“十五”計劃綱要,為新世紀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明確了指導方針和奮斗目標。
三、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推進:
(一)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
(二)根據“一國兩制”的構想,中國政府同英國和葡萄牙政府舉行談判,分別于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簽署了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和中葡《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1997年7月1日,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正式成立。香港和澳門的回歸,使一國兩制從科學構想變?yōu)楝F實,標志著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又向前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加強大陸與臺灣的關系:
1.1992年10月,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xié)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舉行商談,達成“九二共識”。
2.1993年4月在新加坡舉行“汪辜會談”,標志著兩岸關系發(fā)展中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3.1995年1月30日江澤民發(fā)表《為促進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完成而繼續(xù)奮斗》的講話,提出了發(fā)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的八項主張。
四、實施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一)1998年11月21日,根據黨的十五大的部署,中央決定在縣級以上黨政領導班子、領導干部中深入開展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三講”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
(二)2001年9月召開的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提出必須按照“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緊緊圍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個核心問題,把黨的作風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五、“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完整的概念,是2000年江澤民在廣東考察工作時提出來的。
(二)2000年5月江澤民在江蘇、浙江、上海黨建工作座談會的講話中又進一步指出: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zhí)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2001年7月1日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發(fā)表講話,系統(tǒng)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基本內容。
相關推薦:2010年考研政治理論五門課考試背誦版匯總·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tài)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jié)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