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網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shù)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yè)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考研網校 模擬考場 考研資訊 復習指導 歷年真題 模擬試題 經驗 考研查分 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 論壇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語|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政治|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考研數(shù)學|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專業(yè)課| 資料 真題 模擬題 在職研究生 |
《天津條約》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允許外國公使常駐北京。當時西方列強的公使,是以戰(zhàn)勝者的姿態(tài)進入北京的,他們不是普通的外交官,而是清政府的“太上皇”。
1861年,在外國公使駐京前后,中國發(fā)生了一場宮廷政變,即“北京政變”(又稱“辛酉政變”),肅順等顧命大臣被清除,恭親王奕欣和慈禧太后掌握政權。
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還享有領事裁判權。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規(guī)定,在通商口岸,中國人如與英僑“遇有交涉訴訟”,英國領事有“查察”、“聽訴”之權,“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fā)給管事官照辦”。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更擴大領事裁判權的范圍,即所有美國人在華之一切民事、刑事訴訟,“均由本國領事等官詢明辦理”。從此,外國人可以在中國橫行不法,中國政府卻無權干預。
(二)把持中國海關,是外國侵略者控制中國政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代中國海關的職權范圍,除了征收進出口關稅外,還管理港口,主辦郵政,甚至涉及與外國人交涉的各種事務。中國海關的高級職員全部由外國人充任。英國人赫德自1863年任總稅務司開始,直到1908年回國,掌握中國海關大權達40余年之久。他曾向清政府提出所謂《局外旁觀論》,教訓中國政府必須遵守不平等條約。他還幫助英國誘迫李鴻章簽訂《煙臺條約》。中法戰(zhàn)爭期間,他指使其親信英籍海關稅務司金登干充當中國政府專使,到巴黎與法國簽訂和約。在關于《辛丑條約》的談判中,赫德也起過重要的作用。
(三)鎮(zhèn)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資本帝國主義列強還勾結清政府鎮(zhèn)壓中國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爭。為了鎮(zhèn)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他們不但向清政府供應軍火、船只,而且派外國軍官組織并指揮“洋槍隊”,甚至直接動用陸海軍,對太平軍作戰(zhàn)。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中,帝國主義列強還強迫清政府作出永遠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對它們的組織的承諾,并規(guī)定清政府各級官員如對人民反抗斗爭“彈壓懲辦”不力,“即行革職,永不敘用”。
(四)扶植、收買代理人
為了控制中國的政治,把中國政府變成自己的馴服工具,資本帝國主義列強特別注意在中國政府中扶植、收買自己的代理人。
三、經濟掠奪
外國列強控制中國通商口岸、剝奪中國關稅自主權、對華傾銷商品和資本輸出,并逐漸操縱中國經濟命脈。
控制中國通商口岸
鴉片戰(zhàn)爭前,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只允許廣州一地的公行即“十三行”與外國商人進行貿易。1842年,《南京條約》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5口為通商口岸。1858年,《天津條約》又開放牛莊(后改營口)、登州(后改煙臺)、臺灣(后定為臺南)、淡水、潮州(后改汕頭)、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zhèn)江等10個口岸。1860年,《北京條約》又開放天津為通商口岸。陸路方面,開放伊犁和喀什噶爾為商埠。這些通商口岸大多成為列強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的基地,并控制口岸的工商、金融業(yè),甚至設立租界,實行殖民統(tǒng)治。
(三)剝奪中國關稅自主權
《南京條約》規(guī)定,英國商人進出口貨物的稅率,要由中英兩國“秉公議定則例”,開了協(xié)定關稅之惡例,中國喪失了海關自主權。1843年協(xié)定稅則規(guī)定,進口稅率“值百抽五”。1858年《天津條約》規(guī)定,洋船可自由往來中國各口岸,洋貨只需在海關交納2.5%的子口稅,即可在全國通行,而不必像中國商品一樣“逢關抽稅,過卡抽厘”。關稅自主權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經濟主權,協(xié)定關稅不僅起不到保護民族工商業(yè)的作用,反而成為外國對中國經濟侵略的重要工具。
(四)對華傾銷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直到1883年,鴉片仍占進口貨物的首位。
(五)對華資本輸出
外國列強對中國進行資本輸出最早出現(xiàn)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1895年以前,外國資本在中國設立的工廠總數(shù)約有100多家。甲午戰(zhàn)爭后簽訂的《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中國設廠,各國也援例進行。這些工廠資本雄厚、規(guī)模大、技術先進,民族資本家經營的企業(yè)無法與之競爭。他們在中國獲取超額利潤,壓制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六)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
一是形成了對中國近代工業(yè)的壟斷。以1913年為例,外國資本占機械采煤投資總額的79.6%,占新式采鐵和冶鐵企業(yè)投資總額的100%,控制41.2%的紗錠和49.6%的織布機,使中國民族工業(yè)難以獨立發(fā)展。二是迫使清政府舉借外債,以還賠款。清政府對外賠款數(shù)額巨大,國家財稅難以為繼,便舉借外債,并以關稅、鹽稅擔保,而這兩項為清政府重要財政來源,年收入約4000萬至5000萬兩白銀,大部分用于賠還外債。三是在中國設立銀行,使之成為對華輸出資本的樞紐。1845年,英國麗如銀行(又稱英國東方銀行)成為在中國開辦的第一家銀行,四是控制中國近代的交通運輸業(yè)。以鐵路為例,1911年全國共有鐵路9618.1公里,其中外國控制的達8952.5公里,占93.1%。鐵路成為列強控制中國,擴大勢力范圍,獲取政治、經濟利益的工具。
四、文化滲透
外國列強利用宗教進行侵略活動,鼓吹侵略有功論、“種族優(yōu)劣論”,為侵華制造輿論。
綜上所述,資本帝國主義在給中國帶來某些新變化的同時,又為了控制和掠奪中國的目的而同中國的封建統(tǒng)治者勾結起來,共同阻礙中國人民的獨立和解放。它們來到中國的主要目的,并非要把落后的中國變成先進的中國,而是要強迫中國永遠成為西方列強的附庸國。因此,在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同時,中華民族同資本帝國主義的矛盾、人民大眾同封建主義的矛盾,也就成為中國近代社會的主要矛盾。
第二節(jié)抵御外國武裝侵略爭取
民族獨立的斗爭
一、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歷程
(一)人民群眾的反侵略斗爭
英國發(fā)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時,中國人民即奮起抵抗。1841年5月,英軍在廣州郊區(qū)三元里一帶的淫掠暴行,激起當?shù)剜l(xiāng)民的義憤,“不呼而集者數(shù)萬人”,與英軍展開激烈戰(zhàn)斗。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反侵略武裝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爭的英雄氣概。【1996理.6】
太平天國農民戰(zhàn)爭后期,太平軍曾多次重創(chuàng)英、法侵略軍和外國侵略者指揮的洋槍隊“常勝軍”、“常捷軍”。1862年5月,太平軍在江蘇奉賢(今屬上海市)擊斃法國侵華海軍司令卜羅德。6月,在青浦(今屬上海市)活捉“常勝軍”副統(tǒng)領法爾思德。9月,又在浙江慈溪擊傷“常勝軍”統(tǒng)領美國人華爾(不久因傷重死去)。1863年1月,在紹興打死“常捷軍”統(tǒng)領勒伯勒東。
在資本帝國主義國家侵略中國臺灣的過程中,臺灣人民也奮起反抗侵略者。1867年,美國派海軍入侵臺灣,副艦長馬肯基率陸戰(zhàn)隊在瑯嶠(今恒春)登陸,高山族人民英勇抵抗,擊斃馬肯基,打退了美軍的進犯。1874年,日本派陸軍中將西鄉(xiāng)從道率日軍侵犯臺灣瑯嶠地區(qū),遭到高山族人民的迎頭痛擊。在日本統(tǒng)治臺灣的半個世紀里,臺灣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爭從未間斷過。
1884年,中法戰(zhàn)爭期間,香港中國造船工人舉行罷工,拒絕修理受傷的法艦,愛國商人也舉行罷市,碼頭工人則不運送法貨。
相關推薦:2010年考研招生簡章及考研大綱預測專題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